什么是“江南文脉的文化符号和精神标识”,在不同领域的学者心目中,会有不同答案。昨天,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人文江南:文化符号与精神标识”分论坛分为A、B两场,请专家学者们围绕话题共同探讨——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又都说“江南多才子”,江南文化和才子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吗?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钱念孙探讨了江南文化对塑造江南才子型君子人格的历史影响及当代价值。“才子型君子是江南文化在历次整合中以‘最大公约数’出类拔萃的人格范式。”钱念孙说,若追问江南才子型君子人格的特征,一是聪明智慧,二是刚柔相济。这也是江南文化五彩缤纷,厚重灿烂的根脉所系。
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把遗产和文脉比作水和碗的关系,文化遗产就是文脉的载体,一个城市的个性是历史文化遗产形成的景观所决定的,之所以如今“千城一面”,就是因为文脉在不断消失。林留根说,现在江苏一些地方,如南京、镇江、扬州都出台了条例实施考古前置,从“建设前考古”变为“出让前考古”。林留根建议,在积极融入长三角都市圈时,要做好文脉规划来对接经济社会的发展,只有保护好自身的历史文化遗产,城市才不会失去独特个性。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研究员王健提出,未来要将江南文化(包括吴文化、越文化、海派文化)的优势潜能转化成为区域发展的新动能,自然需要一个区域空间。这其中,太湖流域应是首选的核心区域,苏南应积极参与。“以今天长三角的经济体量而言,如果不能形成相对独立的新的发展空间,将难以为继。”他认为,我们需要有更大的勇气和热情,开拓更大的空间。
(陈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