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江南文脉,读书,或是最贴切的两字。作为“藏书江南:从典籍看文脉”分论坛的评议人,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黄镇伟用“读书”两字开始了这场论述——
在这分为AB两场的论坛上,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教授稻畑耕一郎讲述了顾禄的遗文和其手迹,这位并不十分有名却才华横溢的布衣,其藏书的代表作是《清嘉录》和《桐桥倚棹录》,这两部书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对苏州及苏州人的生活进行了精彩的描述,为后人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史料。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副秘书长王红蕾对钱谦益与“四家书”的简述,十分精彩。常熟人钱谦益,是明清之际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藏书家,他一个人的藏书达到4000多部,值得一提的是,他与众多藏书人交情深厚,曹溶在钱谦益《绛云楼书目》题曰:“虞山宗伯,生神庙盛时,早岁科名,交游满天下。尽得刘子威、钱功父、杨五川、赵汝师四家书,更不惜重赀购古本。”除此外,更提出了“书能一个独享,却不能一人独藏”的观点。据悉,钱谦益与藏书友人们,约定3年可以交换一次书籍,虽最终没有成功,但这样的观念值得提倡。
“所谓藏书江南,无锡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常熟理工学院教授曹培根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明清时候,无锡隶属常州府,大家对其所熟知的均是富贵人家云集地和工商业发展地,其实它对江南文脉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文化土壤和产业土壤必然是相连的,无锡有着创新的头脑,而文墨跟思想有关系,这就是为什么江南文脉会在无锡落地的原因。对此论坛的主题“藏书江南”,他举例,南宋对书表现得最为痴迷的是尤袤,他是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其藏书之富且嗜书之笃在当时有口皆碑,受人称颂。他仕宦显达,官至礼部尚书。在家乡无锡建了藏书楼,取名“遂初堂”。宋光宗还亲自题写了匾额赐给他,楼中藏书有30000多卷。
随后,江苏省古籍存藏和保护之特点分析主讲人南京图书馆副馆长全勤指出,江苏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的发祥地之一,私家藏书是图书馆古籍的重要来源,私家藏书为近代图书馆的建立奠定了藏书基础,如著名的实业家荣德生创办了大公图书馆,之后,荣氏家族将其创办的大公图书馆6万余册藏书以及私人珍藏的5万余册古籍线装书捐赠无锡市图书馆,丰富了馆藏乡绅著述和地方资料。(璎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