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由于电瓶车私拉乱接、充电不规范而引起的火灾等事故屡见不鲜。为切实加强电瓶车消防安全源头管理,落实小区物业管理责任,防范电瓶车火灾事故的发生,近日,北桥社区采用“白+黑”“管+建”“点+面”的“3+管理模式”在辖区范围内集中开展电动车综合治理工作。
“白+黑”齐抓共管,分段整治。白天由物业管理人员、社区网格员在责任管辖区内开展排查工作,记录好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夜间则采取“突击式”整治,针对白天排查的情况,对存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楼梯间停放电瓶车或违反用电安全要求私拉电线、插座给电瓶车充电等现象,发现一辆处理一辆。
“管+建”源头防控,兼治推进。在加强电瓶车管控的同时将电瓶车消防安全纳入专项整治,督促网格员、物业管理人员履行消防管理职责,责任包干、分块划片,联合排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据介绍,目前已在安置房小区、老新村投入100多万元共设立智能化电瓶车充电路面集中停放点8个、地库集中停放点2个、老新村集中停放点8个,可容纳停放1300多辆电瓶车。此外,还更新建设了刷卡和手机扫码相结合的新一代智能充电桩,减少了电瓶车因长时间充电而潜在的火灾隐患,从源头上营造了一个“方便、惠民、安全”的充电环境。
“点+面”多种形式,深化宣传。试点先行,全面推进,社区以北桥人家为试点,通过划定集中停放区域、设置智能充电桩等方式,规范电瓶车管理。同时,向外分散推广,形成“从点到面,辐射至新老小区”的效果,打造一个良好安全的充电环境。目前,三毛纺、稻香新村、建仪家舍等老小区也完成了约800辆电瓶车智能化充电停放设施的改建。 (潘凡/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