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焦点新闻

“减负令”下,锡城小学期中测评不再一张试卷“打天下”

评价方式改变掀起“作业革命”

  本报讯 近期多地发布减负政策,关于减负的话题一时成为热点。11月13日记者走访发现,“减负令”下,锡城学校改变了期中阶段性评价方式,有的抽签决定,有的学校用两周时间评价。

  连元街小学刚结束的阶段性评价采用了抽签的办法。学校根据学生学号抽签分成三组,每组学生只测一门学科。该校老师说:“这么做能避免相互间攀比,还有利于收集足够的样本了解学生本阶段学习的共性问题,便于老师在教学中及时调整、纠正。”

  梅村实小的阶段性评价热热闹闹开展了两周。上周,该校学生完成了语文和英语学科的评价,每个年级评价内容和方式各不相同。比如一年级语文举行了“汉语拼音大闯关”游戏活动,设“字的乐园”“音节词乐园”等4个关卡,孩子们排队到各个教室闯关。二年级学生比拼古诗吟诵,不仅有个人赛还有班级间PK。英语设了字母闯关、书写、朗读等不同评价项目。数学除了上周对学生计算能力评价外,本周各年级学生领到了相应任务。比如六年级学生要求在生活中寻找、研究“奇妙的立体图形”,形成一份图文并茂的报告,老师给出评价。该校负责人介绍,用一张试卷评价太单一,学校打破传统评价方式,本学期开始对学生进行表现性评价,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年龄、学习能力、学习风格等,将相应学科的相关素养单列出来,记录他们各方面的能力素养。

  采访中发现,不少学校的阶段性评价突破了学几门考几门,一张试卷一份标准答案的制约,学生面对老师大胆呈现自己的探究成果,展示朗读、书写等能力。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自2017年开始通过命题改革撬动区域的教学改革。“不可否认,笔试是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我们也鼓励学校运用口头、实操等多样化方式评价,注重将知识运用于生活情境中,让孩子能够活学活用。”该中心主任魏星如是说。(陈春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