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是指挥棒,评价方式变化撬动学校教学方式转变,其中作业的变化最为明显。采访中记者关注到,不少学校掀起了“作业革命”,实施分层作业、定制作业,减少机械性、重复练习,让作业更有创意和效率。这场“革命”的效果如何?家长是否买账?
不少学校探索定制版、创意作业
11月13日放学后,东林小学语文教研组开展了作业设计研讨,老师们针对育人目标大开脑洞,设计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作业,下周华中师大的教授团将来校指导。
东林小学的“作业革命”已经打响两年了,如今已经走到了第三步,探寻思维力的作业。2017年9月开始,学校组织骨干教学力量为学生设计作业。“这对老师专业提出了更高要求,组织学习了相关的理论文献后,数学组老师把当时市面上所有的教辅练习都买回来研究。”该校副校长陈淼回忆道。在配套练习中修改开始到自己设计题目用了一个学期,2018年新学期开学该校学生就有了一套与课堂更契合的定制作业册。“这套作业册内容分基础、综合、挑战等多个层次,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做,原本教材配套的练习册我们不用了。”陈淼坦言,自编了作业练习册后,学校关注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作业设计迈出第二步:设置跨学科“长程式”作业。这项作业通过项目研究,锻炼学生材料搜集与筛选,研究、交流与表达、美术等能力。“这段时间三年级学生围绕运河文化,研究运河支流省份河南的风景、美食、美文等。”
“我们把现有的作业形式进一步改良,设计有针对性、个性化、有创意的作业。”梅村实小校长张学良说。学校老师学习了《中国作业的革命》有所感有所悟,设计的作业精炼,其中定制导学单有利于老师精准施教。
个性化作业,家长反响不一
对不少家长来说,家庭作业是一场长期、艰苦的“战役”。“有些家庭作业变成了‘家长作业’,费时费钱不说还做不好。孩子上幼儿园时一会儿要求做灯笼,一会儿要拍创意视频……上小学后这类作业少了,不过老师一句‘自主练习’搞得我们晕头转向,给孩子挑什么样的练习册,做哪些题目,做多少题目合适,我们哪里清楚。”一位一年级学生家长吐槽道。
因此,学校设置分层作业、定制作业大受家长欢迎。东林小学一位学生家长赞道:“用学校的作业练习,老师让家长不要管不要教,我心里有底,辅导压力小了很多。”梅村实小五年级学生黄浩翔的母亲介绍,孩子在项目式作业中获益匪浅。上学期的语文课上老师教了苏轼的一首诗后布置了在规定时间内查阅资料了解作者,最终形成一份思维导图。黄浩翔查阅了许多资料后把苏轼作为自己的偶像,还大量诵读了各类宋词。今年暑假他在全国古诗文诵读比赛中获得中年级组冠军。“老师日常针对孩子情况布置作业,外加创意类作业,让孩子有了更多时间发展兴趣。”黄浩翔妈妈说。
并不是所有家长对分层作业、定制作业买账。一位家长对选做作业表示不理解,反问道:“多练习不是学得更扎实吗?”我市一所小学老师介绍,即便明确作业选做,但收上来的练习册全做的不少,这种现象在低年级学生中比较普遍。“有孩子委屈巴巴地告诉我,父母一定要让他全部完成。”这位老师说,“还有家长非要让孩子做能力达不到的题目,孩子不会就一遍遍教,做到十点多钟。”
“作业革命”中诸多困惑待破解
部分家长的不配合,让学校实施分层作业、定制作业的效果大打折扣。不少老师坦言,这是学校推行定制化作业遇到的一大挑战。连元街小学副校长俞晓云解释道:“其中根源在于有些家长心态焦虑,没有客观评价自己的孩子。”她表示,学校应与家长多沟通提高配合度。
“作业革命”减轻家长和学生过重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却增加了教师的“课业负担”。在陈淼看来,这对老师来说是挑战更是成长的机遇,“设计契合育人目标、个性化的作业,对老师的教学能力、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需要持续、深入地学习、思考。”
此外,现阶段大型考试单一的评价方式不变,或者命题老套守旧,学校教学改革无法与之有效衔接,也是学校在探索中的困惑之一。专业人士指出,命题改革与教学改革相辅相成,学校还是要立足国家的育人目标大胆探索,开展各具特色的教学改革促进考试命题、评价方式改革。(陈春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