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滨湖区检察院对在送货途中私拆包裹盗窃商品的快递员唐某,以及参与转卖的孙某提起了公诉。
张先生从长沙订购了一批电子触摸屏,快递到货后,却发现到货产品数量少了几件。起初他以为是对方发货过程中存在遗漏,便和发货方联系确认,在查看对方实时发货监控视频后,张先生排除了发货遗漏的可能。细心的张先生发现,视频中发货包装上的封装胶条,比收到的包裹上明显长出一截,这让张先生对快递环节产生疑惑。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张先生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发现有人出售一款触摸屏,产品生产时间、批次都和自己遗失的货物一模一样,张先生意识到事情不是单纯巧合,于是报了警。
经调查,警方将目光锁定在快递员唐某身上。唐某被抓后承认自己偷了东西,他交代起先只是偷取一些铜制或铁质零件,这些货物重量较重,送货过程中快递箱容易破损,而且零件个数很多,少了几个,客户不太注意。后来唐某胆子越来越大,他认识了做电子元器件生意的孙某,开始偷取更大的物品。唐某自认快递过程中并不能明确东西是被自己偷走,且公司内部对于电气配件类的货物不进行称重,监控也有盲区,便利用工作之便观察货物箱子标签,判断内部是否为电子器件。遇到相关包裹就拆开拍照发给孙某,孙某确定有意“回收”并给出相应报价后,唐某将部分货物偷走,剩余物品放回包裹重新包装,再继续配送。而孙某明知这些货物来路不正,仍抱着侥幸心理予以销售,想从中分一杯羹。
两人合伙作案3次,涉案金额1.3万余元。纸包不住火,东窗事发后,两人终究难逃法网制裁。检察官提醒,物流企业需加强从业人员教育和监管,消费者收货时也应查看包装是否完整,如遇货物遗失并无法查出原因,要及时向相关企业和部门反映。 (小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