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二泉月·文学

草木笺

  | 柴薪 文 |

  松与竹

  松树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马尾松、红松、油松、雪松、罗汉松、樟子松、高山松、白皮松、华山松、黄山松、五针松、金钱松等等。它们中有的是很有名且特别珍贵的观赏树木,松树有高古、长寿之意。比如“不老松”“乔松之寿”,也有如谢道韫的“遥远山上松,隆冬不能凋”,白居易的“松寂风初定,琴清夜欲阑”,陈毅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高洁之境。

  上古神话中有个神仙叫赤松子,是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道家人物。道家主张退让隐逸,但也有杀伐之气,有凛冽的一面。这一点与禅宗有相通之处,道家的杀伐气是因为明白天道无常。冬天的大风吹过密密的松针,松涛阵阵,宛若龙吟,清冽的韵脚中,又杀气隐隐。

  竹的种类就更多了,竹有褒德,喻为君子。王维云:“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在成都望江楼公园见到有上百种竹子。竹质与草木异,其形色大小不同。任昉《述异记》记载:湘水去岸三十许里有相思宫、望帝台。舜南巡不返殁葬于苍梧之野,尧之二女,舜之妃娥皇、女英追之不及,在洞庭相思恸哭,泪下沾竹,曰斑竹,又叫湘妃竹。故有“斑竹一枝千滴泪”之说。普陀山的紫竹,其干细,而色深紫,段之可为管箫,为管箫中极品。

  柏树与杨树

  柏树,又名苍官。我十分喜欢这个名字,隐隐透着一股霸气。柏有扁柏、侧柏、圆柏、桧柏、黄柏、铺地柏等等。扁柏为柏中之贵者,看上去有沧桑之感。山东曲阜孔庙,邹城孟庙多植柏树,大都是桧柏。“锦官城外柏森森”,古柏森森,往往令人肃然起敬。陕西黄陵黄帝陵的柏树更甚,一大片一大片,满山遍野的柏树,蔚为壮观,有天地玄黄,岁月悠悠之感。公墓或陵园中也多植柏树,清风明月,人世间只有黑暗与虚无才是真实的,人世间只有死亡才是真正永恒的。

  杨树在古诗中出现很多,古诗中杨、柳大多是写赠别的。李白的《金陵白下亭留别》“驿亭三杨树,正当白下门。吴烟暝长条,汉水啮古根”。宋代李流谦的“江头垂杨树,折尽供马策”。唐代李端的“风流随故事,语笑合新声。独有垂杨树,偏伤日暮情”。而黄庭坚的“风里麦苗连地起,雨中杨树带烟垂”是写景的,我觉得最美,也最有诗意。

  杨树种类也很多,有白杨、黑杨、青杨、胡杨、钻天杨。白杨叶柄长,遇风萧萧有声,华北平原多植白杨,茅盾著有《白杨礼赞》。青杨,色青绿,枝条短硬,多植河边水畔。胡杨主要长在内蒙古额济纳和新疆塔里木河流域,胡杨迎风沐沙,屹立沙漠,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腐,胡杨的生命令人惊讶惊叹。

  我在南疆一望无际,笔直笔直的仿佛通向天边的公路两边,看到成排成排的高大笔直向上的钻天杨,那场景也令人叹为观止。

  桃李梅

  桃,很早就有记载了,《诗经·魏风》中就有“园有桃,其实之淆”的句子。桃,又称福寿树。《西游记》蟠桃园中有三千年、六千年、九千年一开花一结果的桃子。“天上碧桃开和露,不是凡花数”,桃为仙品,瑶池风月,王母娘娘寿宴上的千年蟠桃,吃了可以与天齐寿,长生不老。在民间为老人做寿诞时,也有给老人上寿桃的习俗。王安石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诗中的桃符,指写有文字的桃木板,有祈求平安的美好寓意。

  这世间,美好的事物,总让人惆怅低徊,不能自已。桃木能制百鬼,道家的桃木剑,桃木桩,桃木钉,桃木棒,桃符……千百年来还留在民间的民俗里。年轻的女子携幼童外出,衣服上需插一两枝桃枝,可避百邪。

  李树,为蔷薇科植物,果实“李子”,又名玉梅,古称嘉庆子。李花,即李树的花。

  关于李花,似乎被宋人写尽。宋梅尧臣的《感李花》中有“重门虽鏁春风入,先坼桃花后李花”,杨万里的“李花十里纵长围,漏出桃花片子儿”,张耒的“我来之初季春月,门外李花如积雪”,李洪的“三分春色今馀几,开尽桃花见李花”。

  而梅花,似乎是“高洁”的代表,“梅花香自苦寒来”。我最喜欢的诗句有南北朝陆凯的《赠范晔》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宋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每每念起,往往令人断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