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BB机了?”1994年初,我在江南航运公司船舶修理厂当工人,有位与我关系不错的同事悄悄问我。“是的,我是为了写稿、投稿方便……”我说得轻描淡写,心里却有点得意。
那时厂里有近400名员工,厂领导、科室负责人有公司配置的寻呼机(俗称BB机);厂领导是中文机,价格2000多元,显示屏稍大,对方通过服务台可用文字告诉机主,字数控制20字以内,当BB机“嘀嘀嘀”响时,机主观看文字内容后可选择回电或不回电;科室负责人是数字机,价格比中文机便宜近一半,但体积较小,当BB机响时,只能显示对方电话号码。工人的BB机只能自费购置,记得当时厂里工人购BB机的只有5人,我是其中之一,难怪有人惊讶。
1991年公司创办《江南航运报》时,我在公司货运船队工作,因喜爱“爬格子”,亦时有“豆腐块”见报,故有幸被领导“看中”聘为业余记者。于是我把充满正能量的身边人和身边事,写成短小文章在《江南航运报》上刊登,并常向市级报纸、市广播电台投稿,亦常有稿件被录用。1993年初,公司领导为加强《江南航运报》宣传力度,将我从货运船队调到公司船舶修理厂轮机车间当钳工。调入工厂后,写稿、采访更方便,除向《江南航运报》投稿,我还向市级、省级、国家级报刊投稿,亦常有稿件见报。
那时写稿是手写,投稿是寄信。投本市报纸的稿子我直接送去报社,把稿件交给门卫。那时报社的稿源没有现在渠道广,所以我的稿件“命中率”也较高。除了为厂里、公司写稿,我所在的社区、街道知道我喜爱写文章,也常约稿。当时我在车间当工人,常有电话打到厂办公室找我,车间离办公室有200多米,内勤小陈姑娘常骑自行车到车间找我,然后让我骑她的自行车赶去接电话。有几次小陈来找我,我在另一个车间干活(钳工有流动性),待找到我我再赶过去,对方早把电话挂了。
为了喜爱的写稿、投稿,我咬咬牙在无锡市邮电局买了只号码为“127”开头的BB机(数字机),价格1100多元(那时我月工资340元),对方呼我能直拨,不需要人工转,是当时众多BB机中的佼佼者。有了BB机,写稿、采访更方便,当对方拨我BB机号码,就会发出“嘀嘀嘀”的响声。有好几次上班时我的BB机响起,工友们用羡慕的语气说:“哟,森宝有BB机了!”
1993年左右,市面上涌现出BB机;夏天谁腰间挂只BB机,很是引人注目,给人感觉特酷。“有事你呼我”是那年月不少BB机主的“口头禅”,也是我常向亲友显摆的“常用语”。
BB机是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的标志性物件,如今早已退出“江湖”。我的BB机也承载我的人生经历,为我写稿、投稿立下了汗马功劳。
(徐森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