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二泉月·书苑

东方灵魂的诗意跋涉

读严克勤《天工文质:明式家具美器之道说略》

  | 菊石 文 |

  打开《天工文质》,你会被书里爆燃出的东方意蕴所惊讶。明式家具,这纯粹又悠远的回响,东方味道完美的物性符号,其设计上的意义在于精神超越世俗生活:东方哲学意识的空间呈现。历史在此停止,聚合起通透、炫技、抑扬、自溺、逃逸等多重心理历险。

  一把椅子,在中国可以视作日常生活被贵族精神或闲适文化重构的历史表征。上世纪末以来,这股肇始于民间的复古风潮,潇潇洒洒攻城略地,占据了家居地理版图上高光位置,“神话”故事络绎不绝。当今意义上,生活方式似乎也构成了泱泱大国文化自信的某个源泉。

  《天工文质》梳理出日常生活器具与社会生产以及文化灵魂深处的种种勾连,揭示一种迥异于西方主流话语的叙事逻辑,为理解中国文化价值的神秘性与永恒性,提供了一套较为丰满的阐释话语。

  世界建筑大师密思·凡得洛道出过“少即是多”的设计名言,至今风靡建筑和设计世界。与明式家具对视,发现极简主义与古代中国文化不谋而合,只是西方晚了几百年。当年乔布斯在为苹果产品寻找设计灵感时,不觉将目光投向东方,是东方式的简约神秘征服了他。

  《天工文质》中提到了书画,提到了京剧,作者着意打通中国文化的形式界限,也许这是阐释家具文化的最佳路径。京剧名篇《三岔口》运用想象代替实景,简练至虚无之境界的表演艺术,当被运用于家具设计理念,不啻是明清时代文化上的整合力量、整体美学原则的高贵体现。

  现代主义发轫之时,毕加索迷恋东方与非洲古代艺术,这恰是跳脱西方古典美学桎梏的突围之举。长达千年的艺术思维之争,西方中心论最终没能在世界完成它的殖民布局。东方智慧以它对人性的理解,将克制、威严、自由的认知完美统一于日常生活器物之中。

  法国思想家列斐伏尔在《空间的生产》中指出,社会空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产品,每一种特定的社会,都历史地生产属于自己的特定空间模式。空间的生产最终也是对一般生产关系的再生产。物的使用价值并非消费的最终意义所在,生产关系的指证其实更为重要。高度符号化的官帽椅,体现的是官场与民间的强烈区别。它同时代表了统治的另一番意涵——向表演的工具理性臣服的意识形态归属。

  地方性知识在全球文化布局和文化霸权体制下,边缘与中心可以倒转,当年的东方大国被近代化逼到几乎失语的境地,遗落的美学被后殖民化为异观,如今,边缘再次成为理解新美学的起点。被边缘化的知识背后,难道不是一个大国觉醒后文化自信的复归?

  在生活方式上,《天工文质》道出它的奇特发现:封建文明与资本精神最后对决,内蕴式与张扬式此消彼长乃至循环,文化的历史没有线性,时间可以停止。美之真理已然被遗忘,但从家具上重新找回。这是考古学的一个胜利,是对人类记忆复活的礼赞。

  中国传统深邃之处在于沉浸与隐逸心理。无论得意抑或失意文人,都能在一把椅子上实现内心欲望的投射。随着文人的出场,作者指明将俗物带出想象力解放的种种艺术策略。它恣意又内敛,强硬又闲适。是古代知识分子亦官亦民、替天行道又移情当下之产物,恰好消弭了高堂与庙宇美学上的鸿沟。这次伟大的革命并未被史书记载,却在民间偏远幽密书房的狂欢中走到世俗生活的中心。

  在这个空间里,官与民的身份可以模糊,主导的精神投向则毫不妥协。尤其当代生活奢靡之风、时尚之气以意识形态的威力钳制时,这样的复古、思古、怀旧姿态,正襟危坐式的素朴人生乃一种象征性行动。它以擅长的质疑、反省、隐忍、安然、自恰姿态,对抗消费时代景观扑面而来的嚣张。

  在严克勤的笔下,明式家具具备等级与秩序的双重效应:肯定的同时批判,以在场隐喻缺席。东方灵魂之飘逸洒脱在此暴露无遗。“把玩”可以说代表了仕人骚客某种精神之旅的冒险,可以玩物丧志也可淡泊宁静。这语言游戏之旅使文本产生一次次意义的内爆。因为家具背后始终是一个个永不安宁的漂泊者。

  《天工文质》意欲打破物质与精神两元对立的格局,以物见心,由器及魂。退避三舍之后,人世纷争归于和谐,或者说于另一番天地重开战场。

  庭院如此,居舍如此,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禅意,东方式智慧,为这个浮躁焦虑得将要失去方向的世界提供了某个逃逸方向。

  《天工文质:明式家具美器之道说略》,严克勤 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定价:5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