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锡教风采

多名专家同台进行“头脑风暴”

共探新吴区优质教育共同体建设之路

  11月28日,由新吴区人民政府主办,新吴区教育局承办的“共建 共享 共赢 优质教育发展共同体·新吴论坛”在新吴区少年宫一楼金色大厅举办。打好“引进牌”,擦亮“本土牌”,培植“新品牌”,通过参与共同体建设学校的经验交流与到场专家的建言献策,新吴区优质教育发展共同体的新一轮建设也有了新思路。

  共同体成员校经验共享

  围绕党建协同发展、教师优质化发展和学校高质量发展三个主题,新吴区教育局局长张英进行了《新吴区优质教育发展共同体主题报告》,向论坛汇报了优质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的相关情况。

  据悉,自去年9月新吴区全面铺开建立优质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以来,多所学校被纳入共同体内。连元街小学与锡师附小分别和泰山路小学与新吴实验小学合作,从资源整合、课程开发、教研合作和文化共融等方面展开交流。连元街小学校长施丽表示:“在与泰山路小学课程共建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完全拷贝的模式。对一所新学校来说,这样的方式可以让他们在探索教学方法中少走弯路,取得高效发展。”施丽介绍,在合作办学过程中,“慧学周”“好习惯课程”“好习惯超市”等项目都深受学生喜爱。

  注重初高中衔接的三高中和梅村高中也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为初中办学提供教学理念和优质资源。梅村高中书记华继承介绍了校极课大数据与STEM课程基地:“周边学校可以到校体验硬件软件设施,通过交流学习促进教育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据了解,新吴区还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江南大学就教师梯队建设进行合作,按项目开展各项培训培养工作。

  为优质教育共同体发展建言献策

  针对新吴区优质教育共同体建设的现状,到场专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大桥实验学校书记陈茜认为在共同体建设中,政府提供政策资源支持是第一步,所有学校而后都应加入其中,一个孩子都不可以掉队。“所有学校可以分为五到六个研究组,针对不同主题开展项目研究。”陈茜表示,“项目除了围绕如何培养未来人才展开,还可以针对学校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我们可以以专家进校诊断为契机,将有共同问题的学校组合在一起,提出相关课题,共同探寻优质发展路径。”在常州市朝阳中学校长殷涛眼中,构建家校共同体,厚植家校情怀也是建成优质教育发展共同体不可忽略的话题。

  “这次论坛上既有‘共鸣’也有‘争鸣’,为今后深化区域合作共建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范式。”无锡市教育局副调研员徐成洁认为,优质教育共同体建设眼界要“宽”、方向要“明”、合作要“实”。“希望共同体学校参与面越来越广,让更多学校成为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学校通过自发自愿自觉的共同体建设实践,积极探索教学治理和学校管理新模式,变封闭办学为开放办学,孤立发展为联合发展,携手作好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多元发展这篇大文章。”徐成洁说。 (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