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诊疗中,病理报告由病理医生出具,他们就像狄仁杰身边的元芳,能帮助医生“断案”,找出损害健康的“真凶”。如今精准治疗已成趋势,临床中病理检测项目愈加细分,患者对个体化病理服务的需求正在增加。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分子病理、特殊染色等特色病理项目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关注,精准诊断进一步走深走实。
肿瘤基因检测预判患者对特定靶向药是否敏感
56岁的老吴被确诊为肺癌后,四处打听治疗方法。听说有一种靶向药物疗效很好,便打算一试。然而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让他“等一等”,先做了肿瘤基因检测再决定。结果显示,这种靶向药对老吴的病根本没作用。原来,该药物只对特定的EGFR基因突变患者有效,而我国肺癌患者中只有约40%的人是该类型的基因突变,其他人服用这种靶向药物其实是无效的。
像老吴这样抄袭“病友经验”的患者其实不少,因此找到适合的靶向药是治疗的关键。“原本癌症的治疗方法不外乎手术、放疗、化疗这几种,如今靶向药物、免疫治疗发展迅猛,患者有了更多选择。”江大附院病理科主任齐晓薇介绍,以靶向药为例,在用药前帮助患者明确药物是否适合、是否起效是非常关键的,“这正是分子病理要解决的问题”。
据了解,肿瘤基因检测主要是提取组织标本中的DNA或RNA,借助高科技专业仪器进行分析,并根据检测结果,帮助患者判断是否适合某一种靶向药物,实现精准诊断,为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目前,肿瘤基因检测技术在国内外已得到普遍认可和应用。江大附院从2013年起在肿瘤基因检测方面率先发力、潜心研究,至今已针对肺癌、乳腺癌、胃肠、结直肠癌等多种疾病的靶向药物开展了10余种相关基因的检测,为患者“因病施治”“对症用药”提供精准参考和指导。
特殊染色帮助医生明确病因
江大附院病理科为市级临床重点专科,是无锡市科教强卫医学发展学科,常规开展病理学检测、冰冻快速诊断、细胞学诊断、分子病理诊断、免疫组化、特殊染色等项目。
病理检测由于专业性强,常人一般不太了解。其实,抛开“高深”的专业诊断术语,病理报告一直在为大家日常熟知的病种服务。以胃病为例,江大附院病理科每天都有七八十位患者接受特殊染色检测,目的就是判断是否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尤其是迁延不愈的老胃炎,经特色染色检测后,如果发现合并幽门螺旋杆菌,那么治疗方式和普通胃炎是不一样的。”齐晓薇说,作为病理检测的一种,特殊染色现在广泛应用于临床,不仅能为患者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还能明确病因,避免误诊。
曾有一位患者,CT检查发现肺部有阴影,起初怀疑是肺癌晚期。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医生给她做了特殊染色检测,结果确诊为肺部真菌感染。真菌感染只需口服药物抗真菌治疗就能痊愈,这“起死回生”的大逆转让患者惊喜万分。齐晓薇介绍,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在影像学检查中会被发现肺部有阴影,看上去很像肿瘤,但借助特殊染色,就可将真菌显示出来,找到病原菌,让患者“少走弯路”,及时接受正确治疗。
(晚报记者 逯恒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