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4日,扎根基层社区医院三十一载的小镇医生虞德明溘然长逝,查桥近四百人自发前往送行。当地老人说,为他送行的队伍是有生以来见过最长的;受他帮助的青年说,走在路上随便打听,没人不晓得虞大夫;他的同事说,他的离去犹断一臂。他是谁?他的离去为何能让整个小镇为之动容?这位默默无闻的医者又是如何在平凡岁月坚守出动人故事的?
颇有声望: 他是小镇上无人不晓的仁心大夫
1988年,虞德明从江南大学医疗系毕业,进入家乡小镇的医疗系统工作。先后担任安镇人民医院内科医生,查桥镇卫生院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主任,查桥镇公共卫生站站长,安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等职务。在基层医疗系统干了一辈子,成为小镇上无人不知的仁心医者。
从医三十载,他坚持带教年轻医生查房讨论,分享诊治经验,从诊断沟通到治疗面面俱到。在高血压、糖尿病等专业领域,他潜心研究,遍寻前沿成果和经典典籍,为患者提供全面专业的诊疗方案,并将一线的实践经验整理成文发表,促进专业技能的提升。从事管理工作21年,虞德明带动业务技术与管理团队共同前行,先后被评为2012年度、2013年度、2014年度和2016年度锡山区医疗安全管理工作先进个人。
上月4日早上6点多,虞德明带着同行60多人去乌镇参观互联网医院,晚上5点30分左右打电话通知爱人说活动结束,他已到医院了。当他爱人6点多回到家时,发现虞德明躺在电梯口,已没有了意识。
亲力亲为: 他是爱岗敬业的带头大哥
“虞德明在校时是公认的好学生,同学们都称他为‘老大哥’,因曾在社办企业电容器厂干过几年,颇有些少年老成。”中学老师冯叙芳回忆,当了医生后,虞德明成为老师和同学的“私人医生”,大家有问题都找他,对病人的病情他了如指掌。提起这个视如亲子的学生,老人眼中满是悲痛:“积劳成疾,英年早逝,为他送殡的队伍是本地可见最长的,大多是他的病员和朋友,可见他在查桥当地的声望。”
预防保健科科长张平是虞德明当天从医院下班回家前最后道别的同事,让张平没想到的是,再平常不过的一声“再见”竟成为永别。张平用“工作上的老师,生活上的家长”形容这个在他初上岗时手把手带过他的师傅,“是他的平易近人和主动倾听,让我从入职时的谨小慎微转为后来的知无不言,他的谦虚和仁厚对我影响至深”。忆起昔日共事情状,张平几度哽咽,眼圈泛红。“你要记住,别人接受你的建议是你的幸运,别人拒绝你是应该”,张平如今时常挂在嘴边的这句话正是虞德明教给他的,这句话曾解开了他多年工作中的困顿,让他豁然开朗。“师傅格局很大,他走了,这些细碎的言语却仍旧在我耳边徘徊,这是他留给我的宝贵财富。”
踏石留印: 他的精神值得传承与播撒
查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于其特殊性,工作量巨大,去年一年门诊工作量超30万人次,服务周边学校近两万学生体检和上万老年人体检。虞德明作为分管业务的领导,事无巨细他亲力亲为,常常加班至深夜,值班同事夜间走过他的门前,总能看见敞开的大门中灯火通明,虞德明俯首案前。在医务科科长范咏雷看来,虞德明唯一的“缺点”正在于此:“他太追求完美了,给了自己太多的压力,日积月累对身体损耗很大。”虞德明留给范咏雷的八个字是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事实上,一直以来他也在身体力行地进行示范。“培养一个能做事情的医生至少要5年,作为一个投入大、成长慢的行业,我们需要虞德明这样的从业者,更需要他的精神和信仰在行业中播撒。”范咏雷说。
中心主任陆庆伟是虞德明的上级,也是从青年时代起就相识的旧友。近一月来,陆庆伟常常梦见这个得力干将,“他的网名叫‘意志’,因为他相信始终如一”,在陆庆伟和虞德明的聊天记录里,多是虞德明的工作汇报文件,文件的发送时间常常是深夜甚至凌晨,语句的最后还要打上一个感叹号,干劲十足的口气,仿佛永远不会疲惫。“人总要走的,关键要看他留下了什么”,看着眼前厚厚的一沓虞德明的笔记,陆庆伟坚定地说,“我们将带着他的志愿把‘上医治未病’的理念继续发扬,保障老百姓的基本医疗权利。”
家人回忆: 他是这辈子最好最独特的缘分
“他的一生对于别人来说也许并不轰轰烈烈,但他是我们永远的骄傲”,华春惠听过太多对于虞德明的夸奖,来自受他帮助的病人、他悉心照顾的老人甚至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而关于丈夫,华春惠如今想起的都是庸常岁月里看来再寻常不过的片段,“每天傍晚我们一个做饭一个洗碗配合默契;睡前他都会切好水果放在我的床头柜上,一个火龙果我们一人一半;他空的时候,我们两个常常出去赏花散心……”对于没来得及留下只言片语的丈夫,华春惠有千言万语要说,却沉默了许久,最终红了眼眶:“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太短了,他的使命还没有完成怎么就走了呢?”
在虞梦艳的心里,父亲是她这辈子拥有过最好最独特的缘分。孩提时代,她对父亲的印象就是一把听诊器和一张办公桌,病人临走时还要絮絮叨叨嘱咐许多;后来慢慢长大,父亲开始参与她的学习生活,那些在别人眼中高效的学习方法,多少都有父亲的影子。整理父亲的遗物时,虞梦艳还发现自己上学时,父亲每次和她视频交流时记下的笔记,从为人处世到未来规划,从情感问题到职业选择,都注满了一位爱女心切的父亲的心意。在虞梦艳看来,无论是小镇人民心中的仁心大夫,还是逐字逐句研读党章的共产党员,抑或是为家庭付出的家中顶梁柱,父亲的各个身份都是融会贯通的,他在各个“岗位”上把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放大。“我将带着你留给我的回忆,赠予我的品德,带着剩下的家人,替你继续看着这个世界,继续成为您所希望的那样。”
(晚报记者 陈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