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乐龄

呼吸科病房里,一半是慢阻肺

吸烟者、受空气污染或受二手烟危害者都应引起重视

  近期在无锡二院呼吸科病房,慢阻肺病人几乎占了“半壁江山”,每到天气寒冷、气候变化时节,医生就会发现,慢阻肺病人多了起来,且患者的病情相对较重。不少人听到慢阻肺几个字会觉得很陌生,认为跟自己没什么关系。事实并非如此,除了吸烟人群,受空气污染或受二手烟危害的人群,也应引起重视。

  慢阻肺,最常见的慢病之一

  市民胡老伯70多岁,有40年的吸烟史,反复咳嗽、咳痰持续有30多年,一直没有重视。直到病情很重,稍动即喘,才想到上医院。检查发现,其慢阻肺已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肺功能损害达极重度,并发症很多。“像这类病人,预后会较差,病人往往每年都要住院治疗,病情重的甚至一年要住好几次院。”无锡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冯金萍主任医师介绍,对于慢阻肺病人,建议早期来筛查,以便临床医生根据个人具体病情,制定治疗、干预方案,这样早期的慢阻肺病人就有望治愈了。

  慢阻肺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简称,是呼吸道疾病中很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高,致死性、致残性高。日常生活中,老百姓对高血压、糖尿病很熟悉,但对同样是三大慢病之一的慢阻肺感到陌生。该病的主要特点是持续性的气道气流受限,可以引起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随着医学的进步,对于慢阻肺如今有很多治疗办法,除了急性期需要住院治疗,在稳定期时通过药物干预,可以减少病人急性发作的次数,住院次数也会随之减少。

  发病率高,人们却认识不足

  我国的统计数据显示,2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的发病率为8.6%,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13.6%,60岁以上发病率大于27%。虽然慢阻肺的发病率非常高,但大众对这个疾病的知晓率很低。“一般大家都只知道老慢支、肺气肿,其实,慢阻肺和它们有着密切的联系,当老慢支、肺气肿患者气道出现持续性气流受限时,就称为慢阻肺。因此,可以说严重的老慢支、肺气肿就是慢阻肺”,冯金萍说。

  在临床中,医生会教病人自己评估慢阻肺的情况,指标包括是否以前吸烟或现在吸烟;是否大多数时候出现咳嗽;是否大多数时候出现咳痰;年龄是否在40岁以上;爬坡、爬山等运动后出现呼吸困难等。以上几点如果出现3条及以上,就有慢阻肺的可能,需引起重视,建议到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查。

  高危人群,建议进行早期筛查

  专家表示,慢阻肺也被称为“杀手性”疾病,这与慢阻肺的发展进程相关。如果不积极治疗,任由慢阻肺发展下去,病人的呼吸气流受阻会越来越重,会导致慢性呼吸衰竭、慢性心源性心脏病;肺大泡、气胸、反复感染;有的病人还会波及到其它系统,出现肾脏不好、肝功能衰竭、胃肠道淤血、肺性脑病等多脏器问题。所以,慢阻肺是一种慢病,就像高血压、糖尿病病人需长期用药一样,该病在稳定期需要干预,规律的慢病管理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如果仅在急性发作期处理,回去后即听之任之,不做管理,患者就会出现反复的急性加重。

  慢阻肺是否能治愈呢?冯金萍介绍,如果慢阻肺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可以治愈的,问题在于慢阻肺早期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微症状。钟南山院士曾表示,三分之一的慢阻肺病人早期是没有症状的。当患者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时气促等症状时,肺功能往往已损失50%以上,并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因此,终结慢阻肺,关键是要做好慢阻肺的早防早治,早期的肺功能筛查非常重要。医生建议,有吸烟史、咳嗽、咳痰、爬坡后出现呼吸困难、超过40岁,建议做肺功能筛查。需要提醒的是,慢阻肺的发病与吸烟关系密切,吸烟是慢阻肺最大的危险因素,其他如环境污染、职业污染、呼吸道感染等原因也是相关因素。预防慢阻肺,号召全民戒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晚报记者 蓝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