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看无锡

硕士、博士宣讲“食品安全”

“学霸科普团”进社区,累计服务群众1万余人

  保健品有哪些功效,如何查询、辨别,哪些保健品广告不能信……12月10日下午,在新吴区江溪街道叙康里社区服务中心,一场关于保健品的科普讲座正在进行。该讲座是江南大学联合无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食品安全进社区”志愿服务项目的第400个社区讲座。据了解,该项目宣讲志愿者均是硕士生和博士生,目前已累计服务群众1万余人。

  “学霸”走进社区,科普食品安全

  12月10日下午,叙康里社区服务中心会议室,一场关于保健品的科普讲座正在进行,60多名社区老年人前来聆听。

  此次讲座的宣讲人是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的硕士生。活动中,她们通过生动的语言,加上图片展播等形式,深入浅出地向老年人普及什么是保健品、如何查询与辨别、哪些保健品宣传不能信等,同时,现场解答居民的相关问题,并提醒他们如何避免“保健品陷阱”。

  叙康里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吴琳琦告诉记者,该社区目前常住居民中,老年人占比为35%左右,经常会有推销人员打着科普宣传的幌子,向社区的老人推销保健品,导致部分老年人花了冤枉钱。尽管社区也会不定期向老年人宣传相关科普知识,但是与专业人员相比,知识、能力有限,为此,他们通过江溪街道食安办邀请到了“食品安全进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前来给老年人进行科普讲座,志愿者轻松活泼的宣讲方式、接地气又实用的科普内容,受到居民的喜爱与欢迎。

  优势互补开展科普,满足群众需求

  据了解,叙康里社区的这次讲座,是“食品安全进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团队第400次走进社区进行食品安全科普宣讲。

  据介绍,该志愿服务项目是从江南大学食品学院2012年的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发展而来。最初的宣讲服务,都是志愿者自行联系、对接社区并准备宣讲内容,但因资源有限,主要服务对象都是他们较为熟悉的社区,服务范围比较散,呈点状分布。与此同时,市场监管部门却面临相反的尴尬——社区对食品安全科普宣传的需求较大,市场监管部门在群众食品安全知识科普工作存在着人力不足的问题。

  为此,2016年,原无锡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现并入无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与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积极探索政学共建形式,联合开展“食品安全进社区”志愿服务项目。

  合作过程中,江南大学食品学院与市市场监管局面向该学院在读硕士生、博士生进行招募、选拔,组建一支具有专业食品安全知识、过硬现场讲解能力的志愿者队伍。项目开展期间,市场监管局负责制定宣讲计划,对宣讲内容进行把关,并联系社区;志愿者负责对接社区,走进社区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并及时将活动情况与收集到的问题、建议反馈给学院研究生会,由研究生会按季度报给市场监管局。

  400多名志愿者加盟,服务群众1万余人

  据介绍,志愿者招募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即便是志愿者毕业“退役”后,也能保障新生力量补给到志愿队伍中。这样一来,既切实解决了市场监管部门群众食品安全知识科普工作人力不足的问题,使得宣讲服务对象由点拓展到面,从而更好、更充分地满足了居民食品安全知识方面的需求,同时,也给学生志愿者们提供了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社会实践机会。

  目前,该项目已累计招募志愿者400名,其中,“现役”志愿者80多名。最新统计显示,“食品安全进社区”项目已走进全市400个社区、58所小学,累计服务群众达1万余人。

  (晚报记者 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