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专版

一间温暖的“四时小屋”

  一年有“四时”,“四时”即春、夏、秋、冬。在无锡市梅村中心幼儿园,有这样一间以“四时”命名的小屋,名曰:“四时小屋”。这是一间专门进行家庭教育咨询的小屋,面向全园家长开放,只要你有需要,都可以加入。

  这间小屋分线上和线下。线上,“四时小屋”微信群每天开放,互动交流、推荐家教经验文章;线下,每月相约一个星期六,家长、老师面对面,针对个案分析问题、解读行为,提出有效的育儿策略,帮助家长排忧解难。面对面交流之后,针对这些孩子,老师还会建立档案,进行后期的跟踪和观察,随时与家长沟通,告知孩子每天在园的情况,了解一段时间里通过一些措施,孩子在家的变化,再指导、再调整。从2018年4月开启“四时小屋”至今,已经开展了15次活动,服务了近百个家庭,通过家园配合,一部分孩子已经有了明显变化。

  一一是今年9月新入园的孩子,入园初,一一的分离焦虑特别严重,可以一整天一整天沉浸在“找奶奶”的情绪中,不肯吃饭,不肯睡觉,不肯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每天都像阿姨或者老师的“小尾巴”,眼睛却总是向教室外面张望。半个月过去了,班里其他小朋友都已经能完全适应新环境,认识新朋友,愿意和老师、小伙伴一起游戏,而一一还是那个不停找奶奶的老师的“小尾巴”。恰逢新学期第一次“四时小屋”,老师跟家长沟通之后,一一妈妈欣然加入。那一个周六,一一妈妈、班级老师、幼儿园曹园长,相聚在梅幼“教师书吧”,整整聊了一个上午。一一妈妈坦诚地将孩子从出生到入园前的教养方式、家庭成员之间的教养态度等详细介绍,也很真诚地告诉老师,因为工作关系,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缺位,再加上隔代的溺爱和保护使得孩子入园前几乎不与同伴交往,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因此导致入园后严重缺乏安全感,无法适应新环境。当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大家开始有针对性地帮她分析,结合自己的家教经验给她一些合理的建议,诚恳地要求她即使工作再忙,每天都要抽出哪怕是半小时的时间去和一一单独相处,可以给他读故事,可以陪他玩游戏,可以带他到小区广场去找小伙伴玩,周六周日一定要抽出最起码半天的时间带一一走进大自然,放飞心灵。

  一番交流,让一一妈妈冷静地反思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意识到了作为妈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她表示接下来会尽量配合老师,一起帮助一一改变现状。

  走出“四时小屋”,一一妈妈如释重负,尝试着采取老师们的建议,开始了和孩子的另一种相处方式。而班级老师随后也建立了一一的观察档案,记录他在园的变化。9月下旬,看到这样两次记录:

  观察一:昨天在学手指游戏《五只小猪》的时候,一一听得非常入神,尽管他没有跟着小朋友们一起边念儿歌边做手指游戏,但是可以看出他很喜欢这个手指游戏,念到好玩的地方,会和小朋友一起开心地笑。

  观察二:今天早上,我撕双面胶,一一一直站在旁边远远地看着我。见他一直盯着我,便说:“一一,过来呀,来帮老师的忙。”他先是迟疑了一下,然后用两只眼睛看着我。我又向他示意了一下手里撕下来的双面胶,:“过来,帮老师扔到垃圾桶里去,好吗?”他没有回应我,但是,在慢慢地走过来,接过我手里的双面胶,朝着垃圾桶走去。“哎呀!一一真乖呀!会帮老师做事情了呢!”我很夸张地表扬了他,只见他脸上露出了浅浅的微笑,我知道,他开始愿意慢慢靠近我了。

  从这些记录中,我们看到了一一的微妙变化,这些变化的背后有老师和家长的付出。孩子的成长是需要时间的,就像等一朵花开。一一就是那朵需要汲取很多营养和关爱的小花,他的绽放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

  一百个孩子就有一百种个性。梅幼的“四时小屋”接纳每一位有需要的家长,引导他们读懂孩子,给他们答疑解惑。那个因为在幼儿园丢失了自己最喜欢的图书,从此不愿意与同伴分享的熙熙让妈妈很困惑,通过“四时小屋”,妈妈和老师都找到了帮助熙熙扫除心理障碍的方法,让他重新成为了那个热情友善的孩子;那个做事拖拉到妈妈每天要抓狂的涵涵,在“四时小屋”里,老师和涵涵妈妈一起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制定爸爸妈妈统一教养态度的规则,一段时间后,涵涵有了明显的变化……

  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至关重要。梅村幼儿园的“四时小屋”每天都在行动,从园长到老师,她们正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每一个家庭寻找最合适的教育方式,帮助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和困惑,引领着他们一起,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最适宜的土壤。这是一间温暖的“四时小屋”,也是一间汇聚力量的小屋,老师和家长从这里出发,一路同行,共同见证孩子的成长。

  无锡市梅村中心幼儿园 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