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 月 文 |
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自古至今是条“黄金水道”。古代,陆路交通不发达,以大运河为主动脉的水路交通,沟通起南北,连接起中外。第二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将于9月3日至6日在无锡举行。在此之际,无锡日报报业集团邀请无锡专家学者讲述无锡运河故事,期待续写运河新篇。本期由惠山古镇景区文化总监金石声、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文旅学院副教授刘晴,介绍一下古代无锡大运河上的外国人。
“漂”到无锡的朝鲜文官
“崔溥是1488年‘漂’到无锡的,这一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明朝弘治元年。”金石声对于朝鲜文官崔溥的水上“历险记”多有研究。在锡惠公园内,锡山西北麓还树有一块“崔溥先生锡山事迹纪念碑”。崔溥从济州岛渡海回家奔丧途中遭遇海难,后在中国浙江获救,由中国官员护送,由杭州沿京杭大运河行水路经北京至丹东再返回朝鲜。崔溥也因此成为明代行经京杭大运河全程的第一个朝鲜人。正是这段行经京杭大运河的历程,让崔溥与无锡有了交集。他用汉文日记体写出5.4万多字的《漂海录》中有关无锡的记录是这样的:
“十八日,至锡山驿。是日晴……四更,到锡山留泊。十九日,至常州府。是日晴。诘朝,无锡县知县——忘其姓名——来遗馔服。”
“崔溥就是由锡山驿进入的无锡县城,自南向北,一天一夜,完整穿越了大运河无锡段。”刘晴就此写了一篇论文,从崔溥的《漂海录》看大运河无锡段的驿传系统。崔溥在文中虽然不记得无锡知县的姓名了,但他记得无锡知县给他们送吃、送穿,热情迎接,对无锡人民的友好之情他记忆深刻。金石声查阅资料后得知,当时接待崔溥的无锡知县名叫何英,道州人,弘治元年至二年任无锡知县。不但如此,崔溥还记录下了望亭巡检司、高桥巡检司、进士坊等无锡运河坐标,对研究无锡运河历史、复原无锡运河遗迹很有帮助。
日本使节笔下的无锡驿站
崔溥当年的大运河之旅是从南往北,日本使节策彦周良则是由北向南沿运河而下。1547年,明代嘉靖年间,日本遣明使策彦周良第二次来华,沿运河考察。难能可贵的是,这位遣明使把他的运河之旅用日记的形式详细记录下来,包括途经运河全线的驿站和巡检司,各地官署的外观仪容、沿途的名胜古迹特别是庙宇、江南的人文风貌等等,其中不乏无锡运河沿岸的精彩。金石声也注意到了这段历史,令他惊喜的是策彦周良对锡山驿以及惠山寺的记载。
锡山驿,古时在无锡县南门外,宋代于此设置驿站。“策彦周良所见是明正德六年重修后的驿站。”金石声介绍,策彦周良详细描述了彼时锡山驿的样貌:驿门竖揭“锡山驿”三大字,门左右有二门,一门额有“传宜”二大字,里有“儒绅”二大字。一门面有“驻节”二大字,里有“登俊”二大字。又有一门,横揭“业桂坊”三大字,用第门欤。刘晴感叹,锡山驿作为无锡大运河上的主驿站,是重要的文化交流平台,而今,锡山驿在南门外淘沙巷仅留一旧址,如若能够恢复锡山驿,策彦周良的记载就是最好的参照。
有这么几张清末老照片:瑞士人拍的黄埠墩、以锡山为背景的黑人游船照、上海法租界巡捕与金莲桥的合影……运河城市无锡,生来有着开放与包容的友好性格,各地的人与文化随运河之水流转千年。几年前,一位日本友人曾按照策彦周良日记所记,沿古运河重访其当年所到之处。这位友人到无锡时,到访了惠山古镇景区,金石声作为工作人员接待了他。金石声感叹,如果今人也能沿着大运河重走策彦周良之路,必将加深中外友谊,光大运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