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15日“小南来帮办·消费维权第一线”栏目开办以来,多位市民通过新闻热线88300000以及江南晚报微信公众号向小南投诉、求助以及揭黑幕。短短几天时间接到了数十条消费维权投诉,大多集中在汽车、家电、餐饮、电商、保险、房产等领域。由于投诉量较大,这几天小南也是风里雨里忙着东奔西跑,工作量猛增。若有投诉没能及时反馈,还请各位读者见谅!感谢大家对小南的信任,我会在“消费维权第一线”尽心尽力帮您维权。
近日,市民吴先生向本报新闻热线88300000反映称,他在购车时被商家协议上的文字游戏误导,导致最终购车款与前期约定不符。记者调查核实发现,双方的纠纷是因一行手写备注内容引起的。
【争议】
备注中一句话
导致汽车变成两个价?
吴先生告诉记者,因为想换新车,今年2月,他经过一番比较后,最终在无锡旭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选购了一辆东风本田汽车。
该车官方指导价为22.98万元。吴先生旧车交由该公司办理置换补贴。双方经过协商,确定该车落地价为22万元。
2月23日,双方签订汽车买卖合同、委托服务协议等,吴先生支付5000元定金。
没想到,在交尾款前,双方却因委托服务协议中的一行手写备注内容发生争议,该备注内容为,“已包含真实置换补贴后的价格为22万元。包含车价、保险、购置税、上牌,多不退少不补。”
吴先生说,对于这句话,他的理解是,22万元包含置换补贴,也就是说,如果他旧车的置换补贴为5000元,那么,再扣除他之前交付的5000元定金。他只需再支付4S店21万元便可提车。
然而,销售人员却要求吴先生再支付21.5万元,并称22万元是扣除置换补贴后的价格。对此,吴先生不能接受。他认为,在双方商谈过程中,销售人员并没有明确告知,反而在协议中玩文字游戏故意误导他,要求对方退还5000元定金或按22万元以“定金+置换补贴+尾款”为构成形式履行合同。双方经多次协商,均未达成一致。
【调解】
经沟通
双方达成一致
就吴先生所述情况,记者向无锡旭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的苏经理求证。苏经理表示,双方确实发生了上述争议,目前,吴先生预定的新车已到店1周,因双方的争议纠纷,该车一直放在店内,未能交付。
对于协议中的手写备注内容。苏经理解释,22万元是扣除掉置换补贴后的价格,也就是说,该车落地价实际为“22万元+置换补贴”。“多不退少不补”是说,无论吴先生旧车补贴是多少钱,都对这22万元没影响。他认为,协议上写得很清楚,此前店内人员也有说明,吴先生没有异议,也在合同及协议上签了字,就表示同意,应按照合同约定交付尾款21.5万元。
对于吴先生的诉求,苏经理认为,销售方没有过错,不愿退定金,也不愿意按吴先生所说的构成方式履行合同。
经记者多次联系、沟通,双方就该纠纷最终达成一致方案:吴先生的旧车自行处理,双方本次交易的汽车落地价为22.5万元,扣除之前预付的5000元定金,吴先生再支付22万元尾款即可提车。
【说法】
签合同一定要细心谨慎
一字之差都会引来麻烦
尽管双方纠纷解决,但其中涉及的争议焦点问题,究竟该如何理解。“已包含真实置换补贴后的价格为22万元”,到底是哪个价格?记者就此咨询了江苏法舟律师事务所主任范凯洲。
范凯洲表示,按照双方协议备注内容,该车车款是“22万元+置换补贴”,还是“22万元-置换补贴”,其实重点关键在“后”这个字上。没有“后”字,就是该车款包含置换补贴,也就是消费者应付车款应为:22万元-置换补贴;有了“后”字,就是置换补贴归商家后,消费者再付22万元,即该车款实际价格为22万元+置换补贴。
范凯洲表示,该部分内容为手写备注内容,虽不属于格式条款,但商家应尽到向消费者合理的充分告知、说明的义务。否则,也应承担由此造成的相应责任。当然,作为消费者,因是成年人,对前述已经达成的手写备注也应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并承担相应的后果责任。
(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