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起源( 20 )
龚
相传上古时期,炎帝的后裔、黄帝大臣共工,专门管理水土,因治水有功,被封为“水神”。开始以单字“共”作为家人的姓氏,若干年后,共姓为了避难,有的在“共”字上加一个“龙”字,成了龚姓。龚姓以共工治水有功而引以为荣,尊其为得姓始祖。
个人档案
龚燕 年龄:39岁
无锡市歌舞剧院
青年女高音歌唱家
我想对党说
我想用一生“歌唱祖国”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和我的祖国,像海和浪花一朵”……无锡市歌舞剧院青年女高音歌唱家龚燕,最近十分忙碌,一边要参与歌舞剧《汉家公主》的排练,一边在筹备自己两年一次的个人演唱会。她办公桌上,放满了《歌唱祖国》《我的祖国》等十几首红歌的曲谱,“我想在演唱会上多唱几首,我希望让更多年轻人知道这些歌曲的魅力,传承歌曲的精神。”
80后的龚燕小时候被少年宫选中,系统学习声乐。她说,喜欢音乐、喜欢唱歌,打小一听见音乐,就会自动哼唱;在大街上听到好听的歌曲,也会立刻走不动道。龚燕说,“对军旅歌曲尤为喜欢,《当兵的人》《打靶归来》等歌曲,听一遍就会唱。”为何如此?龚燕说不清楚,她只知道从自己懂事开始耳边响起的都是军旅歌曲。“我的父亲是东海舰队的,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的。”龚燕告诉记者,小时候特别喜欢去部队玩,他们早上操练会唱歌、吃饭也要唱歌、到了晚上开会也经常以唱歌结尾,这样的场景伴随了龚燕整个童年。很多同龄人都觉得龚燕很奇怪,当他们唱流行歌曲的时候,她更喜欢将这些经典老歌改编新唱。“他们总说唱流行歌曲才能更加适应年轻群体,符合市场定位。”但龚燕却觉得,这些歌曲年代再久远,一听仍会心潮澎湃;这些歌曲,即便很久没听,旋律一响,仍会热泪盈眶。因为这歌声中有家国,有她的筚路蓝缕,有她的艰辛曲折,有她的拼搏奋斗,有她的欣欣向荣。这是历史之歌,也是未来之歌。
在很多人印象中,龚燕多以唱民歌为主,但不管是大型演出、对外文化交流会或在歌唱比赛中,军旅歌曲、经典老歌仍是她的保留曲目,“我10岁首次登台唱的就是《我的妈妈叫中华》,这也是我最喜欢的歌曲之一。”
今年是龚燕在无锡工作的第21个年头。回想过往,她多次随市政府、省文旅厅、中国侨联、文旅部代表团赴日本、韩国、加拿大、德国、荷兰、法国、土耳其等国进行文化交流;参加旅游卫视《城市请柬》栏目演唱无锡市市歌《太湖美》;参加央视《倾国倾城》栏目演唱《夜来香》;举办了四场个人演唱会,发行了三张个人演唱专辑。她依然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龚燕说,时代在发展、在变化,受众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很多观众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而是期待成为一场演出的参与者。”作为演唱者,必须要适应这些变化,才能和受众产生情感连接,“经典老歌新唱,要融合流行元素,呈现更新的曲风,真正实现从‘声声入耳’到‘声入人心’的提升和转变”,就像王莘说的那样“时代的步伐是节奏,祖国的脉搏是音符,人民的心声是旋律,这就是我的歌”。(晚报记者 马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