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天下

乘梯人少、三成电梯亏本

​杭州“公交电梯”

拟调整策略

  “已经投入运行的75台‘公交电梯’使用情况不是很理想,其中三成、约25台亏本。”6月7日,浙江欧姆龙电梯有限公司加装电梯负责人姜飞向记者表示。

  此前,该公司在杭州临安区一老小区加装“公交电梯”: 由电梯公司全额承担前期建设和后期维保费用,业主前期无需付费,每次乘梯刷脸支付1元。

  乘梯人数比预估少

  记者了解到,该小区共建设114台“公交电梯”,其中75台2020年已陆续投用,剩余39台已建设完成,需等验收后才能使用。姜飞表示,电梯的具体承运次数不便透露,“但确实数据不太好看,乘梯人数比预估的少”。

  “电梯收入包括电梯广告费和业主使用费,而每台电梯一年需电费、维保成本约8000元,再加上前期的安装费用,项目运营压力还是有点大。”他告诉记者,上个月媒体报道“公交电梯”后,很多小区业委会、社区与他联系,想加装“公交电梯”,“业主肯定比较欢迎这种模式,因为不用前期付费,但经过临安这个小区的尝试,我们正考虑调整运营策略”。

  据透露,目前杭州西湖区一个老小区正与欧姆龙电梯公司沟通加装“公交电梯”方案。“我们希望新装小区能承诺保底乘梯次数,有助于‘公交电梯’能长期健康运行下去。”姜飞向记者表示,虽然创新模式要短期盈利可能比较困难,但从长期看,肯定得朝着盈利目的探索商业模式。

  “公交电梯”能否持续?

  “在老旧小区安装电梯,传统的模式是政府补助+居民自筹,由政府提供一笔资金,再由业主补齐剩余费用。这样算下来,想要安装的居民,每家要出几万元。”姜飞坦言,这样的模式很多居民会犹豫,推行起来有难度。

  相比之下,“公交电梯”这种共享模式却能让绝大部分居民接受。“当时,首个尝试‘公交电梯’的老小区也找了其他电梯公司,大家分别拿出自己的方案来做宣传,但通过统计,符合安装标准的居民楼100%选择了我们这种模式。”姜先生说。

  姜先生所在的浙江欧姆龙电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以电梯整梯解决方案+互联网作为经营模式,公司产品已经出口30多个国家。

  “其实这个模式我们从两三年前就开始酝酿了,当时是有合作伙伴加装电梯遇到了筹资问题,居民不愿意交几万元的费用,我们就考虑开发这样的收费系统,打破这样的局面,而且我们本身做电梯,成本也有优势。”姜先生表示。

  实际上,2018年,北京大兴区某小区推出“公交电梯”,单人单次0.2元;河南省新乡市的“公交电梯”,可办理年卡或月卡,单次乘坐费用约0.2—0.3元。

  长远来看,“公交电梯”模式能否持续、复制,是电梯行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社区经济分析师黄昇告诉记者:“‘公交电梯’对老旧小区来说,其运营收入主要包括按次收取的电梯乘坐费和电梯的广告费。运营风险在于老旧小区中老年客户的接受程度不高和支付手段复杂。”

  姜飞也向记者表示,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楼栋,收回成本不是问题。但一些使用频率较低的楼栋,“公交电梯”将面临亏钱。“我们也在摸索,后续会根据实际情况再尝试新的收费模式。”姜飞告诉记者,“公交电梯”的模式还是非常受居民欢迎,杭州这边很多居民都打电话来询问,表示有安装意愿,西湖区的一个小区很快就要合作了。

  近几年,老旧小区改造带来了大量电梯需求。据住建部等有关部门统计测算,全国1980年至2000年建成的老旧住宅约80亿平方米,70%以上城镇老年人口居住的老旧楼房无电梯。

  (澎湃 时代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