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二泉月·书苑

随着大风歌唱

读姜桦诗集《调色师》

  | 郑皖豫 文 |

  江苏盐城,我去过。给我最初始的概念,似乎至今仍是一座盐巴之城——“环城皆盐场”。可惜我去时,见到了大海和滩涂,却未见到一处盐场,或许曾经路过,我却不知。

  四月的盐城到处是遍地金黄的油菜花田。驱车往东,车停下,是一望无际的滩涂;内有麋鹿的天堂、丹顶鹤的芦苇荡。我是专为丹顶鹤和麋鹿去盐城的。那丹顶鹤,洁白,飘逸,一个猛子从天空飞下来,宽大的翅膀优雅一收,陪我在它的领域散步。我曾经并不认为这片土地有什么特别之处,直到发现那片土地诞生了姜桦、朱亚文和杨超越——这么一排比,就觉得盐城的土地真地有点意思,无论是肢体还是语言。你能想象,黄海的风一吹过来,身边所有的人都像在跳舞。

  盐城的男人都喜欢居家做饭过日子,这是最让我震惊的地方,那年我在盐城,席间有经商的有为官的有做文的,却无一不在谈论着厨艺——姜桦甚至谈到了种菜,种了好几分地的蔬菜。这是生活的真艺术(也是最接近诗歌的艺术)。诗人也不例外。

  幽默,聪明,居家,忙碌,外加文艺。这就是姜桦。诗人姜桦。

  相隔多年,盐城的记忆已经模糊,2021年初夏,感谢姜桦寄来他刚刚出版的诗集。这本新诗集叫《调色师》,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出版,封皮选用了介于橄榄绿和草绿之间的一种绿。我记得姜桦曾经在微信朋友圈征求过大家对《调色师》封面色彩的意见,但他最终坚持了绿——作为诗人的姜桦,他做了很棒的选择。

  姜桦以一首诗《我已经把什么都经历》为这本诗集作序。诗中,他写道,“我已经把什么都经历”,生活,爱情,自由……几十年,坚韧的姜桦一直在挖掘着自己的深井。在绿色的书封内,长发宽背的“调色师”姜桦,依然在朗诵他的盐城、他的人生——

  “七月呼啸。一地雨水下落不明”(《中年赋:风声穿过长夜》)

  “趁着夜色,风将一个人运了过来/仅仅运来肉身而忘记了灵魂/哦,风没有主张,并不能决定/是否将自己留在这片大地,留下/一个人,他可有可无的痕迹”(《将一个人运了过来》)

  “多少次,在一段看似无关的/文字里,和一个人相逢/窗外山坡,野花开遍/巨大的风声里,有人在谈情说爱”(《人到中年必有虚妄》)

  “梦见百花高过透明的露水”(《梦见》)

  “模拟与一朵野花交换美意/生活,一场无法逃避的苦难/我说过最多的谎言就是爱你”(《写诗》)

  “天空,一千匹马鬃毛褴褛/十月芦苇,举着破碎的云”(《中年赋:指认》)

  “五月,白色的花穗顺着河坡垂挂下来”(《槐花》)

  “留给麋鹿,这背着花朵不停奔跑的神兽”(《我身边的大海浅了》)

  “我在少年时淌下的满脸泪水/一直到今天还没能完全收回”(《春风祷:辩解》)

  “牧羊人,目光怅然/几十年,他就这样手执皮鞭/望着这孤独的草原”(《去夏牧场的路》)

  “那追着风声一路奔跑的草场”(《天空》)

  中年赋、故乡辞、春风祷、远方书。抒情……时慢时快,高歌低泣……悠扬。汇聚了姜桦近十年作品的诗集《调色师》,当我用手指一页页翻过,尤其是打开诗集,这本书里突然出现的那些朗诵家的声音(诗集里有30位朗诵家的精彩朗诵,扫码即可悦享),磁性,悠久,旷远,那实在是诗人独有的歌声。

  这些年,作为诗人的姜桦,一直在认真地写诗,也积极地在为诗歌做着什么。

  我羡慕姜桦,也致敬姜桦。他是我远方的朋友,他是我文学的亲人。

  《调色师》,姜桦 著,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出版,定价:6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