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二泉月·心情

外公的音乐梦

  | 徐若莲 文 |

  我的外公过祖照,现在恐怕没几个人知道他是谁了,可说到无锡华光国乐团,了解无锡民乐史的可能就都知道。在上世纪50年代无锡华光国乐团可谓红极一时,那时在无锡的各大剧场经常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演奏的江南丝竹经典曲目迷倒了一批无锡人,我的外公便是这华光乐团受人敬重的过团长。

  外公1921年出生于无锡东北塘一个土财主家里,外公是两房合一子的“独苗”,自然一出生就是含着金钥匙的了。他自己说,在当地我可是大名鼎鼎的过大少爷,到哪里都有保姆书童跟着。外公从小天资聪慧,又勤奋好学,因而琴棋书画样样拿得出手。中学考入了无锡辅仁中学,后因日寇侵华,迁入上海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毕业后考取了上海复旦大学,1944年去香港。

  1945年抗战结束后外公从香港回到无锡,后入职无锡电信局。在这期间他结识了钱世辰、吴啸雄、马少初、祝世匡等一众音乐爱好者,空余时间他们便经常在一起玩音乐。1949年以后,外公加入了无锡华光国乐团,因他儒雅又多金,家里可提供活动场所,具有公认的组织能力而被推任为团长。

  外公1949年举家迁入大成巷25号,这是一所带有大院子的房子,这里就成为了华光乐团的活动场所。从此,每个周日华光乐团的成员们就会从四面八方汇聚在这里,互相切磋琴艺集中排练。乐团成员大都是教授、医生等各行精英,从开始的10来个人发展到60多人。

  外公兼了乐团扬琴手。外公的扬琴水平并不算高超,但神奇的是他可以盲敲,甚至可以把扬琴反架在琴架上在背面演奏,这我小的时候曾亲眼目睹,实在令人称奇。华光乐团以演奏江南丝竹和传统乐曲为特色,请了当时华东艺专的教授担任指挥。每次排练结束后大厅就变成了舞厅,守候多时的音乐爱好者和舞迷们便蜂拥而入,由乐队担任伴奏,那红火的状况自然不言而喻了。

  随着乐团越来越成熟,知名度也越来越高,不但频频出现在无锡各大剧场举行专场演出,还与苏州国乐团、上海国乐团经常交流演出,获得一致好评,也引起了著名的无锡籍音乐家杨荫浏的关注。说起来,杨荫浏跟外公还是校友,杨荫浏当时是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每次回无锡,都会到华光乐团来示范指导,只要有时间还会和乐团一起登台演出。

  我是1964年出生的,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外公的乐团被解散了,外公大成巷25号的大房子被充公了,外公搬到了大成巷6号一间小小的亭子间里。在我记忆里,那时外公整个人是颓废的,经常会发脾气,也不上班了,因为当时外婆还在工作,外公心不甘情不愿地成了家庭煮夫。

  但外公到底是个精致的人,他做的西餐尤其是色拉那是一绝。在外公的影响下,我的叔叔们都学了琵琶等乐器。那时外公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偶尔跟我几个叔叔搞个家庭小音乐会,看他认真敲扬琴的样子很让人陶醉。于是在我5岁左右,家里也开始让我学弹琵琶。记得先给我做来一把小琵琶,后来又换了一把中的,等我再大点可以弹标准琵琶时,外公请来了他的好友祝世匡教我。每周祝老都会准时出现在我家教我弹琵琶,大概持续了一年,直到祝老离开了无锡。如果说我的琵琶功底不错,就是那时打下的,或许外公是想通过我圆他的音乐梦吧。后来因为多种原因,我并没有如外公的愿走艺术专业之路,但是从小所受的音乐熏陶成了我一生的财富。

  外公是2005年7月过世的,享年84岁。临走前还在念念不忘他的音乐梦,当有老团员来看望他或电话他,那一声声老团长叫着的时候,他的内心是无比欣慰和留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