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二泉月·文学

优游暂居心境明

  | 陈建琪 文 |

  几年前,读到李晓君的散文集《暮色春秋》,就喜欢上他的散文。一篇散文,一片关爱,一生情感的留驻;一篇散文,一次心灵的旅行。李晓君说:“散文就像一条河流,既可以打捞历史的残骸,也可以照见现实的倒影。”今年五月底的一天,我收到一位书友的微信,李晓君在南昌青苑书店要举办新书《暂居漫记》分享会,我心动了,我要沿着他的一条散文河流去南昌。我选择了绿皮火车,行程15小时,从无锡坐卧铺到了南昌。

  南昌青苑书店,坐落在南昌洪都大道上,是一家有点年头的人文书店,也是南昌城市的精神地标。实体书店在电商肆无忌惮地切割市场份额时,显得举步维艰,但青苑书店仍然是负载风雨艰难前行。当我步入青苑书店时,就迎面见到著名散文家江子,随他上书店二楼,见到了散文家李晓君,江子为我们相互介绍,我们握手,相互问好,李晓君和蔼可亲,风度儒雅。

  李晓君的《暂居漫记》读来也是非常真挚、亲切,文如其人。他在散文中真诚袒露了自己的思想、情感,也将自己的经历、习惯、喜好一一呈现。

  李晓君的散文是恬淡的,他似乎是用一种冷静、沉着平和的心境在和你拉家常,说邻里趣事,谈小区见闻。他对老旧的建筑、城市的日落、巷子里的商铺、鲜活或缄默的个体,怀有热爱之心。对人欲的堕落、颓败,并非采取唾弃,而是付以慈悲和怜悯的关怀。他虽然身居闹市,周围环境嘈杂,仍旧是能从容笃定,内心宁静。这在他的散文《不被打扰的私人生活》中,我们可以窥见他的精神世界。他为了减少干扰,居然在家不装电话(在90年代初,手机还不是很普及的情况下),这不是常人所能够做得到的。他就是这样小心翼翼地守护着一个不被打扰的私人生活,生活简单清静,李晓君乐在其中,他是闹市中的隐士。

  李晓君为了读书的女儿就近上学,暂租在一个叫贤士花园的小区。贤士小区老旧而又嘈杂,芸芸众生、市民百态,以及小区悖谬的故事,在他笔下生动再现。城市生活风情,一个个的鲜活场景,看似独立,在李晓君的暂居生活中又是连贯的,他好像是位山水画大师,把各种市民的生活景象,描绘在他的册页里,当我们把册页全部展开时,一幅巨大的城市清明上河图就呈现在我们面前。

  生活中的李晓君,爱好足球、书法、阅读。爱好足球,他觉得足球升华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并由此可以放松精神。他喜欢书法,钟情于王羲之、米芾、苏轼,甚至是黄庭坚,对书法的喜爱维系着他的热情。在这些爱好中,李晓君还是更热爱阅读与写作,也是作家的李晓君夫人王芸,有一次问李晓君,你人生最大的理想是什么?他毫不思索地说:“当一个书生。”每天可以阅读、写作。他发现自己对写作就如同一个瘾君子对鸦片的态度一样,没有哪一种方式,比写作更能让他有一种获得感、满足感,只有在写作中,他觉得才能洞开自己,并获得一个真实的自我。

  据王芸透露,李晓君的《暂居漫记》书名,最初不叫暂居漫记,李晓君取了近十个书名都不满意,最后才选择了暂居漫记。这暂居与贾平凹的小说《暂坐》,取得真是非常之巧合,大千世界,人生不都是匆匆过客?不都是来到世上的暂居者、暂居客?百年春光一掷梭,花前酌酒唱高歌。枝上花开有几回?一个暂字,多了一份禅心的寄寓,有了一些诗意的境界。诗禅互参,而不落言。可以从中悟禅,可以从中悟境。优游静坐书斋中,闲寂暂居心境明。从李晓君的《暂居漫记》中,我们享受到了深远的理性精神,体会到了无羁无绊的自由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