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卫卫的散文向来为我所爱,早先的散文集《小小孩的春天》与去年出版的《我小时候》以及新近出版的《外婆说我是窝里横》,均让我读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相较于前面两本书,这本新书是他把自己的文学书写继续向生命源头推进的凭证。“这本书,主要从我开始记事时写起,到小学毕业结束。”读之,如遇见童年孙卫卫,听他讲述懵懂时光里妙趣横生的诸多往事。
孩提时的这些琐事,因被书写而不至被遗忘在岁月深处,而在孙卫卫的心里闪闪发光。这是儿童文学作家独有的优越感,他们拥有过且一直拥抱着。因了书写,他们拥有两份少年时光。因了阅读,这两份中的纸上重逢,也是读者可以拥有的。这一册充满童趣的散文集,无疑是忙碌生活中的快乐之源。充满趣味的书写,会使读者不由自主地脸带笑意。时不时读一篇,就像遇见过去的自己,如烟往事从心底泛起,荡开一阵阵涟漪。有时候模糊,有时候清晰,有时候和孙卫卫经历过的有几分相似,单是这么回忆着,就已美到无法言喻。坐在另一个叔叔家里看《解放军画报》,常常看到忘记吃饭,这是痴迷。被带到离家近20公里的工地看望爸爸,夜里看到月亮而想妈妈,哭个不停,这是恋家。塑料铅笔盒被同学弄坏,同学陪他八毛钱,有时一毛有时五分地分期付款,这是友情。往事倘若被呈现笔端,总是被镀上一层金灿灿的阳光,当初的悲伤、矛盾皆已化作值得回味的点滴。
如果只剩有趣,这本书既显得单薄,也不符合成长的真实情境。孙卫卫的笔下除了有趣,还有对成长的反思,对人生正道的有力确认。
“我的到来,给这个家一下子带来了欢乐。”小小男孩成了众人的焦点,得到所有的爱之后,就恃宠而骄,愿望得不到满足就哭闹撒泼,蛮不讲理,如小皇帝一般。幸而读到书中的一些故事,孙卫卫才意识到陶醉于溺爱中是很危险的。如果美好的性格与品质都无法养成,又怎么能对他人和社会有益?与书同名的《外婆说我是窝里横》一篇不止于对蛮横无理的书写,还有对曾经无知的懊悔与愧疚,以及对“横”的自我警戒。走过弯路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弯路上一直走下去不懂掉头,甚至撞了南墙仍不回头。
少年孙卫卫的心因为天真,才无忧无虑,才与世俗的一切全无勾连,才活在自己小小又大大的世界里。有些顽皮、有些腼腆、有些活泼、有些傻气,却都指向真实。因真实而充满感染力,与《小小孩的春天》和《我小时候》相比,《外婆说我是窝里横》表达更加精简、行文更加克制。基于此,呈现在纸页间的画面才愈发纯粹、简洁,少了多余的调子。明亮即明亮、悲伤即悲伤、愤怒即愤怒,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
通过这部散文集,当下的小读者可以窥见70后一代童年时的社会情形。它如一个镜头,自带40多年的时空距离,给读者带来因时代差异而产生的强烈对比。
拿现在与40多年前进行对比,小读者可以意识到时代的进步是巨大的、国家的发展是蒸蒸日上的。与当时的物质匮乏相比,现在的物质条件可谓充裕。然而,因充裕而浪费、而无谓、而骄纵,是许多家庭中存在的明显现象。因稀罕而珍惜是确然的,因充裕或过剩而浪费则是荒谬的。一粥一饭、一丝一缕都是值得珍惜的福分,都有得来不易的缘由,岂可视之为想当然的享受?支撑着这些物质或享受的,必然是劳动者日复一日的付出。
回望过去有助于珍惜现在,珍惜现在与回望过去在精神层面上是一脉相承的。珍惜拥有的一切,是孙卫卫多部散文集不约而同给读者带来的精神启迪。从过去汲取养分,理当成为当下孩童成长应有的视角,孙卫卫的作品带来的教益正源于此。在着眼于寻觅天真与美好的“童年中国”书系中,孙卫卫呈现出的,是独具个性且不可忽视的书写。
《外婆说我是窝里横》,孙卫卫 著,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21年4月出版,定价:25元
| 张家鸿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