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越剧金派创始人金采风,昨天上午10时45分在上海市逝世,享年92岁。
她是1962年版电影《红楼梦》中的“凤辣子”
金采风扮演过众多经典角色,如《碧玉簪》中扮演李秀英、《西厢记》中扮演崔莺莺,1962年,在电影《红楼梦》中,成功地塑造了王熙凤一角,这无疑是众多戏迷的最爱。但是金采风却因为这个角色哭了好几次。锡剧表演艺术家李桂英回忆:“十几年前,跟她一起录制上海的一个戏曲节目,她曾说到这个事情。因为不是科班,演的角色多为贤妻良母,突然要演王熙凤,她觉得很难,跟自己反差太大了,压力过大就哭了。”聊起往事,李桂英无比想念与其同台时候的场景,努力刻苦、有趣风趣、温和友善,这就是金采风。
她最早给无锡戏迷留下印象是这部越剧
“你看那,锡山惠山紧相随,一个低来一个高,登上锡山低头看,高楼大厦在脚跟梢,抬头再把惠山看,谁高谁低见分晓。一座惠山三个峰,一峰更比一峰高,抬头看,自己低,低头看,自己高,莫道惠山高又高, 哪及泰山半截腰。”这是越剧《红花曲·锡山惠山紧相靠》中的词,这部越剧,也是金采风最早给无锡戏迷留下的深刻印象。
“她说让我去她家坐坐,她说我们一起去唱戏,她说改日到无锡走走……这些话还言犹在耳。”昆曲大师张继青才走,金采风也驾鹤西去了,老朋友一个个离开,让李桂英很难过。上世纪90年代,李桂英就与金采风相识,可说是一见如故,尤其让李桂英佩服是金采风唱腔师承袁派,却根据自己嗓音条件吸收傅派等其他流派唱腔因素,融会贯通,自成一格为金派。在李桂英印象中,金采风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她喊我桂英妹妹,她总说你不要把我当前辈,我们是姐妹啊;如果我去上海一定得去她家做客,如果她来无锡,必须到我家去坐坐,人活着就一定要开开心心。”
她是不少无锡越剧演员的偶像
无锡红月亮越剧团团长孙月明表示,虽然无锡专攻越剧金派的很少,但金采风的风采让越剧迷难忘。“她既非科班出身,也没有进戏校专门训练过。可以说,是从一个纯粹的越剧爱好者,成长为一代越剧名家。”“金采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按照自己对角色的体验和理解,不断对唱腔进行新的探索和创造,尤其是对传统的四工腔,在音调板式、润腔处理等。”“她的唱腔结构严谨,善于用不同板式和节奏、音调润腔的处理,细致揭示人物感情深处的波澜,表演动作和唱腔音乐紧紧相扣。”……在采访中,无锡的戏迷们争先恐后地表达对她的怀念。孙月明表示,自己虽然是唱王派的,但金采风一直是自己的偶像。
“1983年,我与金采风老师认识,她成为了我学习越剧道路上,很重要的指路明灯。”原无锡市越剧团演员竺慧丽表示,自己当时还在浙江艺校里学习,金采风与众多越剧大师回越剧之乡浙江嵊州来演出,就住在艺校里面,白天就给越剧班的同学上课。因为竺慧丽是班长,被委派做了金采风的小助手,帮她跑跑腿、打打饭,“金老师人特别好,每次给她打饭,她都会用上海话跟我说,不好意思不好意思,下次我自己来,不好麻烦你等话,特别和善;因为我是唱小生的,跟金老师行当不同,但她仍会指导我,让我受益匪浅。”到1995年,竺慧丽第二次与金老师见面,竺慧丽已经成为了越剧演员,竺慧丽回忆,虽然金老师没有马上认出自己,但是跟她说了后,她就立刻想起来了。
她一生致力于越剧事业的传承和发扬
金采风一生致力于越剧事业的传承和发扬。2013年,为纪念越剧改革70周年的压轴大戏《舞台姐妹情》上演,集结九代演员同台出演,轰动一时。在戏中,金采风最初要扮演鲁迅夫人许广平,但当大家提出在这出戏中出现真实人物不妥时,金采风主动提出将角色修改为许广平的好友李大姐。然而,如此一来,她已唱熟的唱段又要推翻重来。面对导演汪灏一迭声的抱歉与感谢,金采风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没事,为了艺术嘛。”李桂英笑着说:“这是她的口头禅,为了艺术,为了越剧,为了戏什么都行,这就是她。”
(晚报记者 璎珞)
(图片由被采访对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