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看无锡

压缩开业登记时限 企业变更全程网办

38条发展壮大市场主体的“硬”措施出台

  进一步压缩市场主体开业登记时限,实现企业变更、备案、注销全程网办……昨天,我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无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台的《关于发展壮大市场主体的若干措施》中的38条真招实措进行发布、解读。

  据介绍,2021年我市市场主体快速发展——全市市场主体历史性突破100万户大关,达到103.08万户,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138户,每千人拥有企业53户,全市日均新登记市场主体499户,日均新登记企业162户。全市共有包括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内的“四新经济”市场主体14.99万户、占市场主体总数比重达14.54%,新设“四新经济”市场主体占新设主体总数的比重达16.17%,两项占比均位列全省第一。

  为加快催生、壮大、繁荣我市各类市场主体,无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台《关于发展壮大市场主体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锡三十八条”),从优化市场主体准入准营环境、畅通市场主体退出渠道、升级优质高效政务服务、加大市场主体服务扶持力度、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提升市场监督管理效能、减轻市场主体经营负担等8个方面对服务市场主体措施予以优化升级。

  “锡三十八条”亮点

  80%以上的新办企业登记时限压缩至半天

  聚焦市场主体规范便利、透明、可预期的制度需求,明确进一步压缩市场主体登记时限、提高企业名称一次核准率到95%以上、创新企业住所登记模式、探索开展个体工商户秒批服务、持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深化食品生产经营许可改革,实现企业变更、备案、注销全程网办,优化外资企业电子营业执照服务等14项措施。其中,在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方面,我市将指导全市各级登记机关依托“全链通”平台,不断提升市场主体设立登记便利度,将企业开办全流程由原来的6个环节压缩为1个环节,同时,实现全程网上办理,开办企业“零费用”,力争全市80%以上的新办企业登记时限压缩至半个工作日以内。

  全市半数以上的规上企业配备首席质量官

  聚焦市场主体创新需求和技术帮扶需求,明确提高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效能、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市场主体质量发展水平、提升企业标准化发展水平、提供高水平质量认证服务、推动特殊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特种设备制造业集聚壮大8项措施。其中,在发挥质量基础设施作用方面,围绕我市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瞪羚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行业,年内树立不少于10个可复制、可推广的质量管理典型场景、标杆企业,实现全市50%以上的规上企业配备首席质量官,对200家企业开展质量管理成熟度诊断指导;在“小切口”服务产业链发展方面,通过构建直通上级部门的审评许可“绿色通道”、打造一站式服务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机构,为药品医疗器械、特殊食品、特种设备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坚强的助力。

  对诚信者“无事不扰” 对失信者“无处不在”

  聚焦发挥市场主体信用制度规范市场秩序的基础性作用,明确优化市场主体信用修复机制、实施信用差异化监管提升企业感受度、实施守信企业正面激励、规范对失信行为的约束惩戒、促进在线新经济健康发展、打造放心舒心消费品牌6项措施。其中,在优化市场主体信用修复机制方面,细化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信用修复规则,合理缩短了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期与信用修复等待期,简化了企业多平台信用修复手续。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有机融合,加强部门协同联合,实施差异化监管,根据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合理确定、动态调整抽查比例和频次,使监管对诚信经营者“无事不扰”、对违法失信者“无处不在”。

  (晚报记者 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