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房产周刊

全面建成“内外兼修、独具特色、示范引领”的海绵城市

无锡出台《关于扎实推进系统化全域海绵 示范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依托良好的生态本底条件,以及省级海绵试点建设工作基础,无锡市于2021年成为全国首批创建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示范城市。为切实做好国家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各项工作,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体要求,近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扎实推进系统化全域海绵示范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围绕总体目标,提出4大专项行动和13大具体任务,在争创成为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中走在前列。

  制定四大具体目标,打造城市雨水管理的新模式、新路径

  《实施意见》将全面建成“内外兼修、独具特色、示范引领”的海绵城市作为总体目标,实现城市水生态系统质量稳步提升,城市水环境承载力明显增强,生态、低碳、韧性的城市雨水系统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形成引领太湖流域的城市雨水管理的新模式、新路径。

  为全面推进系统化全域海绵示范城市建设,无锡制定四大具体目标。围绕人居环境与生态品质持续优化,统筹实施美丽无锡、美丽河湖、城市更新等行动,全力推进区域流域生态修复、城市生态功能完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水环境治理等工作,确保全面消除市区建成区劣V类水体,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实现水系统低碳韧性水平显著提升,统筹推进城市防洪排涝、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等工作,持续提升排水系统效能和节约集约水平,推动全市城镇污水处理综合效能走在全国前列,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3%以上,整体实现50年一遇的内涝防治标准,打造具有鲜明“江南水乡”特点的城市水循环系统。有效建立规建管协同管控模式,完善海绵城市的推进机制、考核机制、管理机制,构建具有可复制、可推广价值的规划、建设、管理、运维一体化管控模式,实现“统一指挥、部门协作、市区联动、统筹推进”的格局,为有序推进示范建设各项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此外,着力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校院所为支撑的海绵城市全链条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推进,打造以智能化、绿色化、系统化为核心内涵和鲜明标志的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的海绵城市产业高地。

  聚焦城市生态与可持续水系统,绘制海绵城市建设“一张蓝图”

  为实现总体目标,《实施意见》提出4大专项行动,从13项任务着手,扎实推进各项目标顺利实施。

  持续完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体系。服务国家生态战略大局,合力构建沿长江、环太湖绿色生态发展廊道,着力建设具有无锡韵味的重要生态廊道和流域生态网络,打造中国大运河最繁华、最精彩、最美丽的“千里一环”。优化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建立并完善“大海绵”骨架,以太湖、长江、湖荡为主体,连通湖泊、河流、湿地、山体、森林、农田等生态廊道和斑块,统筹推进太湖生态保护圈、江阴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和宜兴生态保护引领区建设;坚持林地、绿地、湿地、自然保护地“四地”同建,提高蓝绿空间生态功能,构筑绿色生态屏障,保障长江与太湖“换水动脉”水质安全;统筹实施区域蠡湖等重点水体水环境治理等工作,确保太湖无锡水域水质总体稳定在Ⅳ类水平。同时,加大优质生态产品供给,持续改善城市水环境,协同解决内涝积水等百姓关心的问题,打造蠡湖未来城等海绵城市示范片区。

  着力构建可持续城市水循环系统。通过进一步完善区域流域防洪安全格局、完善“分区设防、外排内蓄”的防洪排涝系统、统筹实施水系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打造“江—河—湖”连通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几项措施,不断提高水系统韧性能力。《实施意见》指出,要加快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333”行动、建设分布式污水处理再生利用设施、加强雨水资源化利用、探索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在实现碳减排等领域的引领研究,不断提升水系统低碳水平。与此同时,通过推进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强化城市径流污染控制等多项措施推动水系统绿色发展。

  以推进系统化全域海绵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我市将绘制海绵建设“一张蓝图”,打造海绵技术“无锡标准”,推动海绵城市“智建智管”,打响海绵产业“无锡品牌”。 (逯恒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