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秦明所在的养老院需要面对十几位发烧老人。这位河南某养老院院长表示,自己所在区有30家养老机构,全都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的情况。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全国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在院人数为222.4万。
“新十条”颁布后,各地养老机构未雨绸缪纷纷取消老人聚集活动,并四处采购药品。此前处于开放状态的养老院,也开始进入闭环管理状态。
然而,即使严防死守,新冠病毒依然攻入养老院紧闭的大门。
2022年12月27日,国家卫健委在官网发布的《重点人群、重点机构、重点场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防控指引》(以下简称“防控指引”)将养老机构作为重点机构,要求工作人员和被照护人员每周开展2次新冠检测。同时,建立完善感染者转运机制,与机构就诊定点医院建立救治绿色通道机制,对机构内感染人员第一时间转运和优先救治。
浙江杭州一家养老机构负责人林清表示,不奢望能在大疫中独善其身,只期望能延后老人们感染的时间,避开高峰。“希望尽量让感染曲线后移,不要在第一波就倒下。”
药和设备紧张
2022年12月29日,上海某区一家养老院的负责人表示,该养老院已出现13位老人感染,接近全院老人的四分之一。11天前,他还曾自信表示,养老院已经全封闭管理,“一只苍蝇也飞不进去”。
目前供职于一家康养集团的韩雪也遇到了同样的状况。据她透露,集团在江浙沪三地下辖的二十多家机构已全部出现感染病例,其中严重的养老机构,老人与员工已各有一半感染。
与感染同步的是,养老院也出现退烧药、医疗设备短缺。
秦明回忆,他曾提前得到当地民政部门通知:尽快囤药。到了药店秦明发现,无论抗原试剂还是退烧药都已被抢购一空。
韩雪所在的养老机构是在“新十条”颁布后才意识到去采购药品。“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根本买不到。”上海某区民政局下属的养老服务中心向韩雪提供了一家药商的电话,“由各家单位自己联系”。
除了药品之外,过去10天里,方华担任院长的养老院也出现血氧仪短缺。全院13位感染的老人只能共用一台血氧仪。这些老人分布在四个楼层,许多人瘫痪在床。方华只能每天拿着小小的血氧仪跑上跑下给老人们检测,上午下午各两次。
转入闭环管理
目前来看,养老院采纳的闭环管理明显起到了延缓感染的效果。正在河北某乡镇拍摄农村养老机构纪录片的一位导演发现,当地两家民营养老院中,一家执行闭环管理,另一家允许工作人员自由往返家中,结果后者早早就暴发了感染。
一般而言,进入闭环管理状态的养老院要求所有工作人员不进不出或只出不进,停止家属探望。老人们的集体活动被取消,三餐起居都待在自己房间里。
就连送餐员和护工的流动也被考虑在内。据韩雪介绍,公司下辖的养老院会拆分出若干照护区,照护区再拆成楼层,每个楼层再拆成几个单元。每个单元有三到四个房间,由一名居住其中的护工负责,单元之间呈相对静默状态。
与同行相比,林清的养老院允许有限流动,这家主打“家文化”的养老院对老人进出曾长期不设限。去年12月初,在目睹多地公共交通取消查验核酸后,林清和同事讨论决定开始闭环管理——一半职工住院里,一半有家室的员工回家照顾家人。员工轮替时,要核酸检测阴性,再隔离居住3天方可开始工作,一旦入院不得外出。
《防控指引》提到,经属地联防联控机制批准同意,养老机构可在加强进出人员健康监测基础上有序开放管理。
实践中,大多数地方政府采取了严苛的闭环管理。
长时间的封闭对老人和职工都是考验。李毅是河南郑州高新区颐和老年公寓的一位工作人员,他表示,公寓员工里已经有人受不了长时间封闭而希望辞职,院长费尽口舌才留下。韩雪则担心,长时间不外出会影响老人的社交生活和身体机能。
感染如何发生
闭环管理之后,养老院里与外界接触的媒介基本只剩下每日采购的生活物资,但这仅有的外来物品也会经过严格消毒。李毅表示,拿到订购的餐食后,他们会用消毒水喷洒好几遍外表,静置几个小时再给老人吃。
既然已切断人员来往,感染又是如何发生的?这样的困惑也萦绕在其他养老院管理者的心头。韩雪认为,可能的路径就是快递外卖物传人,以及气溶胶传播,“病毒通过空气跑到机构里面,然后员工吸入了,导致传播”。
对于物传人的猜测,曾有专家表示,由于病毒在物品表面不会增殖,在常温条件下会短时间内降解失去活性,因此物传人的几率微乎其微。
气溶胶传播的威胁则真实存在。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邱景富表示,流调证据表明,本轮流行的奥密克戎BA5.2存在气溶胶方式传播。
不过,气溶胶传播的常见场景是通风环境不佳的室内环境,且以近距离传播为主。东南大学室内环境与健康实验室负责人钱华表示,在1.5米的近距离内,新冠病毒伴随宿主的呼出射流,附着在飞沫上喷出。没有掉到地面的飞沫会很快蒸发,形成小于5微米的飞沫核。附在飞沫核上的病毒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还保存活性,会造成潜在的远距离气溶胶传播。“传播的风险取决于暴露的浓度和暴露时间。”
消除远距离传播风险的关键在于通风条件。2022年5月民政部办公厅发布的《养老机构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指南(第三版)》中规定,老年人居室应每日至少开窗通风换气两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尽量做到每半日通风1次;不宜开窗通风的,应配备机械换气通风设备,必要时采用循环风空气消毒机等进行空气消毒。
与疫情的赛跑
从长远来看,面对新冠病毒,必须要调动养老院老年人接种疫苗的积极性,遗憾的是,疫苗抵触情绪在养老院很常见。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11月28日,80岁以上老年人新冠疫苗全流程接种比例为65.8%,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
然而恰恰是疫苗构筑了保护老人的最后一道防线。以香港为例,2022年2月疫情暴发之初,香港只有不到20%的7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过新冠疫苗。根据香港卫生防护中心分析,未接种疫苗人士的病发死亡率是0.54%,已接种疫苗的则是0.03%,前者是后者的18倍。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022年11月29日发布的《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要求继续做好老年人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工作。同一时间,基层卫生系统也收到通知,要在2023年1月底之前,80岁以上人群新冠病毒疫苗第一剂接种率达到90%。
与疫情赛跑亟须补齐疫苗接种的短板。不过本文提及的多位养老院管理者中,仅有秦明在新的指标下达后,接到过当地政府的电话,要求将机构内180多名未接种过新冠疫苗的老人的疾病信息收集上去,请第三方机构独立评定,看看是否符合接种条件。(秦明、林清、方华、韩雪、李毅为化名)
(老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