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二泉月·书苑

在课本里看到大美中国

  | 郑从彦 文 |

  《课本里的中国》以我国中小学语文教材为基础,以文化和地理为经纬,以34个省级行政区为单元,将历史典故、人物、诗文画等丰富内容巧妙地串联起来,并进行系统性整合和深入浅出的分析,从而唤起各阶段人群的课堂记忆,激发其对祖国、人民、家乡的深厚情感。

  《课本里的中国》这本书里的内容,是文化、历史、地理的结合,其中蕴藏的知识、道理、思想,可以让读者从不同层面认识我们的祖国,了解我们脚下的这片大地。

  课本里的中国是红色的。阅读北京,我们可以看到“国旗像一朵红霞和太阳一同升起来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可以想到“在北京城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这一段六百年的历史。

  课本里的中国是绿色的。“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内蒙古草原的绝美风光,令人无限神往。“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江苏的如画山水,也在不经意间勾起了许多人的离愁别绪。“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浙江的青山绿水,可以抚慰人心,让人从世俗中解脱出来,回归自然,寻得生命的真谛。

  课本里的中国是古色的。王勃在千古名篇《滕王阁序》里,用“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来描述江西。广东荔枝栽培种植历史悠久,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品质优良的荔枝,让人不禁联想起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一名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泽东用超凡的气魄和智慧,敏锐地洞察到中国未来的希望,在贵州这片曾经的化外之地,孕育出改变华夏命运的大事件。

  人为什么需要阅读,就是使看不见的被看见。透过课本看中国,就是帮助我们从熟悉走向熟悉,就是帮助我们从渺小走向博大,就是帮助我们从模糊走向清晰——悠久的历史、壮丽的山河、灿烂的文化,在一开始都是一颗颗优质的种子,然随着岁月的流逝,这种子便会萌发、生长、绽放,开出一朵朵绚烂的心灵之花。

  这是文学的魅力,这是历史的魔力,这是地理的爆发力。正是三力合一,使我们的眼睛、心智愈加明亮、敏锐,进而深切地认识并热爱复杂、神奇、有趣的中国,领略全国各地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

  《课本里的中国》,光明日报摄影美术部 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10月出版,定价:59.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