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晴 文 |
回望2022,读的书依然驳杂,但依然遵循想读就读,想读才读的自由原则。
翻了下阅读记录,一月份读了美国籍中国史研究专家史景迁的《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史氏以张岱个人的命运来折射那个由盛而衰而亡的时代,读来令人瞬间有梦回晚明之感。书中写到张岱对明亡的看法、对殉国的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对晚明逃禅的看法、张岱的季叔张烨芳对观戏的看法,都颇有意思。晚明,始终是令我“心动”的晚明。而史氏作为史学家的独特处在于:和国内有些学院派的套路不同,代入感很强,一支妙笔无学究气。
二月份重读了美国人杰里·邓尔麟的《钱穆与七房桥世界》,1998年出版的书可谓很老了,我欣赏的是作为西方学者的邓氏在这本书中体现出的立场和观点。钱穆关于东西方两种主义、两种文化不该对立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的“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认识自己”的主张,显然邓氏是赞同的。收录其中的钱穆用文言文写就的《八十忆双亲》一文,流畅和连贯程度,与明清时期文人写的墓志铭文并无二致。从乡村教员走出来的国学大师,古文功底着实了得。
三月份翻阅了黄裳的《金陵五记》和白先勇的《台北人》。阅读黄裳是出于苏子的推荐,此前从未读过黄裳的文章。此人极有阅历和见识,藏书甚富,文笔老道,疏简,留白,有丰子恺画意,然其描摹时代大变下人与事物的折心惊骨处,却是缘缘堂所不及。初识白先勇还是十四五岁的年纪,一篇电台播讲的《玉卿嫂》听得黑夜里的我瞪大了眼睛再无睡意。《台北人》里大大小小的角色,都寄托了白先勇无处安放的乡愁,这次被惊到的是里面的《花记荣桥》。文字里的白先生,该是宝玉一样的人吧,在红尘里好好地沸腾过,但慧根归处,终究是大彻大悟。
四月份读了学人刘淑芬的《灭罪与度亡: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之研究》,该书已经绝版,在孔网旧书市场上标价三四百左右,我读的是淘宝上购得的电子版。对这本书的阅读兴趣是出于对无锡现存地表最古老的建筑——惠山寺前的那个唐代尊胜陀罗尼经幢的好奇,读完之后有了为惠山经幢创作的冲动,尝试一种新的写作风格。
五月份阅读了黑陶的三本散文集《夜晚灼烫》《烧制汉语》和《百千万亿册书》。三本中尤以最新的《百千万亿册书》最有分量。天地宇宙间凡是能触动到作家的信息,不管是历史的、还是现实的,虚拟的、还是想象的,都被以“黑陶式”的表达方式重新阐发出来,构筑成十七万字鲜明、独特、开放、大胆的新文本,而将这个新文本命名为《百千万亿册书》也透露出作家强劲有力的自我书写意识,以及以有限照见无限的汉语创作雄心。笔记式精读后,形成八千字书评一篇。
六月份阅读了上海交大刘士林教授的《六千里运河 二十一座城》,这本书写得最好的部分是前言“万里江海通 九州天地宽”,做了很多摘记,“一部运河的历史,也是运河两岸的城市发展史”,深以为然。由于是团队合作,其中有些城市写得还不够充分,但总体来讲不失为一本研究从北到南运河和城市关系的精彩之作。
七月份主要翻看了《收获》杂志上的几篇小说。计文君擅长写各种各样的都市白领,她的《琢光》把媒体时代恋综类节目造就的全民狂欢现象,和本质上资本的不择手段——可以弄假成真,亦可弄真成假——目的是金钱利润的最大化描摹得淋漓尽致。
八、九月份读了《茶典》中收录的唐代陆羽的《茶经》、宋代蔡襄的《茶录》。《茶经》中一些奇闻轶事读来甚为有趣。由阅读《茶录》则展开去又兼及研究了蔡襄其人的诗文书法,并为官之道,也算是对这位宋代大咖有了更多的了解认识。和茶有关的一切是我毕生的功课。
十一月份读了清华大学建筑历史学家、文史学家曹汛先生花了多年心血编写的《林徽音先生年谱》,后又追读了林徽因的闺蜜、美国的费慰梅女士写的《林徽因与梁思成》,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林徽因书信集》,胡木清、黄淑质主编的《梁思成、林徽音影像与手稿珍藏》等,有感于这些书所反映出的一些细节,和流言所堆叠出的“林徽音”之不同,以《徽音冠青云:被误读的林徽音》为题写了读后感,以表达对这位二十世纪中国杰出知识女性的尊重。
十二月份阅读了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女作家安妮·埃尔诺的代表作《悠悠岁月》,该小说吸引我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曾获得过“杜拉斯文学大奖”。杜拉斯的文字及杜拉斯的一生都充满浓郁的法兰西味道。2014年夏天,上海思南公馆举办过杜拉斯诞辰百年的纪念活动,曾和好友专程前往参加活动,在看完与她相关的摄影展后,在一个空无一人的小房间里,一台电视机孤独地播放着她当年的采访录像,在杜拉斯沙哑低沉的叙述声里,战栗了另一个灵魂,可谓此生难忘。《悠悠岁月》果然没有让我失望,阅读产生的后劲,就是让我又捧起来在这个春天圈划精读了一遍,思考了几个问题,并决心把感受整理成文。
读书有时就是顺藤摸瓜,读的时候摸到的是一根藤,哪会想到最后盘根错节之下居然会揪出一个喜人的大瓜来;读完一本书有时还会有彩蛋和福利,让你产生去找另外三四本书来读的兴趣,阅读的境界由此打开,你由此成了这个方面的专家也说不定;读书也像开盲盒,开出来的是什么,就看翻阅它的手了,很魔幻,因为好运气需要一点心电感应。书里的故事看完了,书外的故事往往还在继续,更感人。2022年有几本书注定是最让我难忘的了,因为借我一读的书的主人现在已经不在了,因为这个,我就没了懈怠的理由,那些没有读完的书还将继续读下去,没有写完的文章还会继续写下去。
在这个“春在枝头只二分”的时节里,回望了上一个春天开启的阅读之旅,很幸福。在这个不用逾越的春天里,新的阅读和写作计划已经在路上了,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安安静静地读书,享受读书带来的快乐和奇妙缘分,“耕自己的田,种自己的花,爱自己的宇宙”,阅读在春天里,幸福在春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