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晚报记者 陶洁)听戏、学戏的青少年经受传统曲艺的艺术滋养,获得更丰富的文化自信,自发地传承、传播传统戏曲。3月28日下午,“锡韵流芳”第12届红领巾锡剧节展示在羊尖实验小学礼堂举行。场内场外,除了锡剧故里严家桥村的戏曲典故知识展陈,还有当地中小学生参与锡剧元素主题设计的文创作品展。当地师生每天都做戏曲广播操、孩子们几乎人人都会甩水袖,享受着传承、创新锡剧的乐趣。
锡剧的前身是滩簧,由山歌小调发展演变而来,发源于严家桥。在羊尖镇,青少年听戏、学戏,感受美育+艺术的校本特色培训已有21年了。羊尖实验小学校长陆芳介绍,学校从2002年起开展锡剧进校园活动,本土文化和校本课程结合,当年便成立锡剧研究院,活动不断延续深入,实现传统戏曲的文化传承和创新。优秀的传统曲艺有着良好的美育优势,音乐和戏曲相互借鉴融合,舞台越来越宽广,部分孩子们还将精彩的少儿锡剧带到了北京人民大会堂汇报演出。
“锡剧很美,以后无论我求学的方向是什么,我依然会练习和演唱,把锡剧带到更远的舞台。”曾在2019年赴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出的浦雪蓉,锡剧节当天特地来演出了锡剧《牡丹亭·游园》,师生们热烈鼓掌,为已经毕业升学的学姐点赞。小浦同学表示,演唱、传播锡剧文化,是可以相伴一生的艺术追求。
在羊尖实验小学,孩子们的生活、学习中都充满锡剧的元素,锡剧可以说在每个孩子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在学校,有专门的锡剧长廊,介绍锡剧起源和文武戏的区别,智能屏可体验上妆效果,长廊的两面墙上挂满了各类袄式、袍式戏曲服装。孩子们每天都在耳濡目染锡剧文化。“我会唱《双推磨》和《春二三月草回芽》,我们每个人都会一点。”在校园锡剧长廊,执勤的小学生志愿者头戴耳麦,为前来参观的家长、外校师生讲解锡剧相关知识。孩子们喜欢锡剧的方式也是多元的,有学习演唱的,有将经典锡剧妆容形象精心绘制在环保袋上的,也有制作书签、团扇、木刻、贴片以及插画的,每个小学生的早操都是“锡剧式”的,在每个班级的学生领操员的示范下,孩子们课间伸展运动的动作包括各种转腰、抬手、挥舞,似从《双推磨》走出,也能见到当代经典锡剧《红花曲》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