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焦点新闻

关于“锡引力”,嘉宾们这样说

  昨天,2023太湖人才峰会隆重召开,与会嘉宾们畅谈对于无锡发展和无锡招才引智等的看法,现场金句不断。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车首席科学家丁荣军:

  太湖美但无锡人才政策更美

  “在这里我深深地感受到无锡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对人才的关心,对解决新技术方面的大力支持。”

  丁荣军出生在无锡宜兴,但他第一次来到无锡城里是十年前,当时他就被无锡的人才政策吸引,让他之后毅然决然带着湖南大学的一批青年学者、青年精英来到无锡创业。“经过两年的努力,我们团队从8位清华毕业的博士和博士后成长到今天153位成员,尽管平均年龄只有28岁,但我们团队在工程机械、海洋装备等领域收获颇丰,已经申请了78项专利,并取得了许多奖项。”丁荣军说。

  决定将湖南大学无锡智能控制研究院落户在无锡经开区,丁荣军无疑看到了这个年轻板块的无限可能,“太湖美,无锡的人才政策更美,服务更好。回到家乡后,我感到无比的激动,希望未来我的团队能尽快结出丰硕的成果,为无锡的经济发展、家乡的美好做出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教授、太湖湾高校创新创业促进会会长陈坚:

  “校友经济”,城市发展新风口

  近年来,“校友经济”悄然引爆,成为新的风口,也成为2023太湖人才峰会的热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教授、太湖湾高校创新创业促进会会长陈坚:“校友经济已不是简单的招商概念,而是对高端人才的吸引以及加速先进生产力、先进技术的形成。我本人也是清华大学无锡校友会的会长,清华大学在无锡注册的校友就有八百多名,有十几名校友是无锡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所以校友能给当地带来巨大的人才红利,这是其他任何招商举措都很难带来的。”

  在湖北省长江国际商会会长、湖北省北京大学校友会会长、武汉市校友经济促进会会长刘萌看来,校友经济已经成为新时代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新的平台。从武汉燃遍全国的校友经济眼下已成为国内各城市招商引资的重要抓手,也将成为推动无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北京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武贵龙:

  让城市与学生“双向奔赴”

  “这次我们北京科技大学组织了一个庞大的团队来到无锡,就是希望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学科,进一步与无锡加强合作”,曾在江南大学工作了6年的武贵龙和无锡很有缘分,重新踏上这片土地,他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武贵龙直言,无锡着力构建的“465”产业发展体系与北科大的特色优势高度契合,“我们很愿意和众多兄弟高校一起,为无锡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对于如何健康可持续地开展校地合作,武贵龙给出了他的建议。一方面,校地之间要紧密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建立沟通交流机制,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校友的桥梁纽带作用;另一方面,地方上要为创新技术成果转化提供良好的环境,努力推动更多从0到1的原始性成果在无锡转化为1到N产业化成效。“希望能有越来越多我们培养的学生落在无锡,在这里建功立业,也希望无锡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能有北京科技大学的贡献”,武贵龙说。

  智联招聘CEO郭盛:

  不仅要拥有人才,更要连接人才

  再度来到太湖人才峰会,关于如何用好人才,郭盛有了新的思考,在他看来,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最重要的不仅仅是拥有人才,更要连接人才,让他们发生化学反应,加速社会创新。

  智联招聘与泽平宏观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2021》报告显示,2021年,无锡青年人才吸引力排到了全国第16名,2022年,这一排名还在继续向前。“这有赖于无锡产业的先进性”,郭盛分析,包括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物联网、新能源这样的高科技行业在无锡的聚集度非常高,他关注到一个数字——2021年,无锡研发费用占GDP比重达3.18%,从全国范围来看,这一比例也非常靠前。“这项投入的增加意味着产业的先进性,也意味着大家对这座城市的信心。”

  太湖人才峰会期间,一系列的活动连接了专家和企业家、金融和人才、政府和市场,在郭盛看来,像这样将各种各样的要素相互连接起来,将促使良好生态圈的形成,让一座城市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晚报记者 孙暐、陈钰洁、陈怡迪)

  相关

  “长三角(无锡)

  国际人才港”开港

  本报讯 昨天下午,在“新时代人才高峰建设”思享汇上,“长三角(无锡)国际人才港”开港。“长三角(无锡)国际人才港”选址锡东新城商务区,为全球人才搭建一座来锡创新创业的“梦想港湾”。

  据了解,国际人才港将围绕“三平台两中心一网络”的目标定位,规划建设国际人才创新产业空间、项目产品展示等15大业务模块,为人才提供集成式政务服务、一站式创业服务和全景式生活服务。在此基础上,人才港还将引入多家国际人力资源头部机构,规划配套企业联合办公区、创业者俱乐部、冥想空间等功能区域,有效链接国内外“科创飞地”,构筑海外人才回国创新创业全链条扶持体系,打造“类海外”式国际人才社区,让人才与城市实现“双向奔赴”。

  现场,来自牛津大学团队唐斯菲德大数据项目、利物浦大学团队“数字生活”智能化服务机器人项目、比利时列日大学团队数字人IP服务平台项目、中欧双碳(无锡)创新中心等16家即将入驻国际人才港的海外人才项目和机构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长三角(无锡)国际人才港”的开港。

  值得一提的是,为打造人才工作交流平台、人才培育合作平台、人才服务创新平台和人才资源共享平台,当天,无锡市委人才办、市人才集团成立了“长三角人才集团发展联盟”,与上海浦东、苏州、湖州、芜湖、宿迁、南通等地携手,不断优化长三角人才“生态圈”,推动长三角地区成为人才汇聚之地、培养之地、事业发展之地和价值实现之地。(陈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