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患巨大乳腺肿瘤的患者慕名来到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南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就诊。医院组织甲乳外科、超声医学科、病理科、麻醉与疼痛医学科和手术室等多学科会诊,为患者保驾护航,及时完整切除了这一巨大乳腺肿瘤。
“巢主任,请你快帮我看看,实在太痛苦了。”一天早上,市二院普外科负责人、主任医师巢琳的专家门诊来了一位年轻女性。患者30多岁,此前发现左侧乳房增大,但没在意,没想到近期突然迅速增大到足球大小,悬垂在患者胸口,出现疼痛的症状,导致走路都非常吃力。巢琳查体发现,患侧乳房大小为46×45厘米,皮肤发红发紫,皮温很高,脸部呈贫血貌,于是当即将患者收入病房。
血常规提示,患者伴有感染迹象,B超提示患侧乳房内有一个长达16厘米的囊性结节。进一步完善胸部CT及相关检查发现,肿瘤为囊实性,内部实性和囊性错综复杂,无数的分隔就像一个个蜂巢,实性组织的中间有很多充满液体的囊腔。
入院后,巢琳立即联系超声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刘君和主任医师伏钢两位专家,为患者进行穿刺活检及B超引导下的穿刺引流。仅20分钟便引流出1000毫升液体,但引流后肿瘤没有明显缩小。巢琳当即判断,瘤体内必然含有分泌性成分,这才导致液体不断产出。一般这种情况都表明,肿瘤的负荷很大,在不断蚕食患者生命。
此时手术风险相当大,一是患者有低蛋白血症、感染,身体基础条件很差,对手术及麻醉的耐受程度较低。二是肿瘤实在太大,给术中完整切除肿瘤增加了很大难度。三是肿瘤过大造成皮肤张力很大,存在术后皮瓣缺血坏死的可能性。但此时患者因感染导致高热,低蛋白血症,血红蛋白不足正常值的一半,病情不能再拖延。
巢琳牵头组织麻醉与疼痛医学科、超声医学科等多学科讨论,并在科室内组织多次病情讨论。最终,通过第二次穿刺活检降低皮肤张力等方法,多科协作共同制定了巨大乳腺肿瘤完全切除术的手术方案。
术中,为防止肿瘤移动,两名医生全程固定肿物。巢琳在距离肿瘤基底部4厘米处,于肿瘤表面取环绕巨大肿物的梭形切口,紧贴皮肤真皮层游离肿物表面皮瓣。经过近2个小时的“抽丝剥茧”,最终顺利切除这一巨大肿瘤。
术后接到标本后,病理科专家对标本进行解剖,仔细观察大体形态,多点位多方位全面取材,最终在肿块边缘发现了残留的乳腺导管,经疑难病例讨论后,最后给出了恶性叶状肿瘤的诊断。
(良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