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健康

脑梗患者经康复训练告别难“咽”之隐

能够经口进食也是一种幸福

  60多岁的赵老伯年前发生脑干梗死,5个多月无法经口进食,如今,经过无锡市中心康复医院的康复训练,终于恢复了吞咽功能,别提有多高兴了。在12月12日“世界吞咽日”前夕,该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主持工作)任彩丽博士介绍,及时识别和精准评估吞咽障碍非常重要,通过世界吞咽日的科普宣传,旨在让人们了解吞咽障碍不可怕,一旦发生吞咽障碍,要及时至康复医院进行吞咽康复训练,改善吞咽功能,告别难“咽”之隐。

  患者恢复经口进食别提有多开心

  脑梗后,赵老伯很快恢复了步行能力,但是却留下了吞咽功能障碍。由于吃东西咽不下去,需要带个长长的鼻胃管输注食物到胃里,家属认为慢慢会好转,因此没有及时带老人去医院接受正规的康复训练,只是做做针灸。看着可口的食物,老人却咽不下去,后来甚至连口水都难以咽下,只能不断用纸巾擦拭。赵老伯长期只能通过鼻饲管进食,不仅出现了营养不良,还产生了焦虑情绪,赵老伯和家人都焦急万分,到处托人打听治疗方法。

  后来,家属将老人送到了无锡市中心康复医院,经康复医学科门诊医生初步诊断是重度吞咽障碍,收治入19病区住院治疗,该病区以吞咽障碍康复为特色,组建了多学科吞咽康复团队,为吞咽障碍患者提供规范化的吞咽功能评估和吞咽康复治疗。赵老伯入院后,经过吞咽功能临床功能评估、吞咽造影以及喉镜吞咽功能评估等系统化评估手段,发现赵老伯最主要的吞咽问题是延髓吞咽中枢受损后,出现吞咽反射不协调、咽缩肌无力、咽部感觉功能下降、舌骨-喉复合体上抬迁移不足、食管上段括约肌环咽肌不开放等问题。针对这些吞咽障碍的问题,吞咽康复团队为赵老伯开展系统化的吞咽康复训练,即导管球囊扩张训练技术联合摄食训练、咽缩肌力量训练手法、感应电咽部电刺激等综合治疗手段。一周后,赵老伯拔掉了鼻饲管,能够经口进食中稠食物,并逐渐从30ml进阶到200ml,不到一个月,赵老伯已经能食用正常食物了。

  简单的吞咽动作这些人却完不成

  吞咽,看似简单、每天要完成很多次的动作,其实是最复杂的生理反射之一,需要口腔、咽喉、食管等一系列器官以及大脑神经的协调配合。任彩丽介绍,一旦这些器官或大脑神经有病变,如中风、脑外伤、认知障碍、帕金森病以及头颈部肿瘤术后等,就会连累到吞咽功能,产生吞咽功能障碍。即使在正常老年人群中,仍有15%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

  简单的吞咽动作,相当部分人却完不成。吞咽功能障碍会在各方面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即使是轻度的吞咽障碍,也会影响生活质量,重度的吞咽功能障碍甚至连口水都难以下咽。然而,足够的食物对维持营养及保持健康是必不可少的,进食也是一种社交活动,会给人带来愉悦感,所以正常安全进食十分重要。否则,将会导致误吸、脱水、营养不良、肺部感染发生率增高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吞咽功能障碍有专门的康复门诊

  无锡市中心康复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有专门的吞咽功能评估检查。任彩丽介绍,医院有一系列精细的吞咽功能评估手段,如喉镜吞咽功能评定和吞咽造影检查,能精准评估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具体部位和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训练吞咽中枢,调控吞咽功能的“司令部”,恢复正常的吞咽反射。

  什么样的人应到康复医学科(吞咽康复)门诊就诊?任彩丽介绍,不能将食物送入咽部,食物或口水易从口腔流出;吃东西时容易被食物或者液体呛到咳嗽,频繁有清喉咙动作;进食后声音变得浑浊不清;食物吞咽费力,每口食物要反复吞咽才能完全咽下;长期低热,反复肺炎,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就要考虑是否存在吞咽功能障碍。可以通过喝30毫升水进行自测,在喝水的过程中,如果反复咳呛,可以认为是有吞咽功能障碍,还可以吃不同性状的食物,看有无呛咳反应,口唇部有无漏。当然,通过吞咽造影或喉镜吞咽功能评估等手段,不仅能诊断吞咽障碍,还能指导吞咽功能训练。

  (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