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视界

《要久久爱》:“顶流”能否将小众网文“点石成金”?

  日前,青春励志剧《要久久爱》正在江苏卫视播出,并优酷全网独播。作为最具扛剧能力的90后小花(之一),杨紫兼具国民度和流量,被抱有很高的期待,默认有大爆的可能。然而《要久久爱》的网播成绩中规中矩,同时上星播出收视率也颇为平淡。但其实,《要久久爱》的小说原著《十七岁你喜欢谁》是冷门小众网文,杨紫的加入才让这个项目得以顺利推进,并让这个小众网文收获如此高的热度。

  明明是小众的网文,为什么也会被改编?“顶流+小众网文”,是否能“点石成金”?

  小众网文为何会被相中

  如今顶流出演的剧集,少数情况是出演原创剧本——如若是原创剧本,也是由大编剧执笔;更多时候则是改编自顶级网文IP的剧本。顶级网文IP自带流量,关注度更高,既与顶流的“位置”相匹配,流量的叠加效应也有助于降低项目扑街的风险。顶流选择小众网文改编的作品,需要一点勇气。

  《要久久爱》改编自网络小说家樱十六的《十七岁你喜欢谁》。这是一部常规的青春言情小说,讲述几个一同长大的小伙伴,在成长过程中逐渐走散,又兜兜转转重逢,并再续前缘的故事。小说2019年开始在掌阅上连载,于2020年3月完结。直到2022年底,项目正式开机后,很多粉丝才知道剧集改编自这个冷门的网文,并折回去翻翻小说。

  购买小众网文版权是一种常见的业内操作。一方面,一些网文虽然小众,并不意味着它的质量很差,制作方有可能“捡漏”——虽然这种情况概率很小。另一方面,一个好创意就是故事的一半,一些网文虽然写得一般,但它提供了特别好的框架、人物关系和创意,给制作方带来很大的触动,被认为有挖掘的空间,就购买版权,再组建编剧团队进行创作。

  《十七岁你喜欢谁》大概率属于这一情况。其聚焦少年友谊及成长阵痛,又有青梅竹马、久别重逢等热门元素,为改编提供了人物关系与故事基底。

  头部演员对一个项目有多重要

  在杨紫加入项目之前,《要久久爱》的遇冷并非平台或资方“势利”,而是市场端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已经给出充足的反馈:青春校园题材要成为爆款很难,它可以是小成本的甜宠剧,可以是分账剧,却不见得适合高举高打的制作思路。剧集所改编的网文《十七岁你喜欢谁》,也不是《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最好的我们》这样的大IP。退一步说,由于时代语境的变化,这些青春文学大IP哪怕放在今日改编也有“过时”之忧。

  流量明星不再是爆款的充分条件,但在剧集领域,还是能够带动一定的流量。换句话说,剧集的热度有一部分是可以刷出来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部分流量明星只要凭借死忠粉就能够制造出A+或S的播放效果。从外界的眼光看,如今流量退潮了,流量明星不受宠了——给观众带来一种“解气”的感觉,但各大项目对于头部演员的依赖非常重,他们是否加入直接影响项目评级和制作规模。

  《要久久爱》就是如此:因为杨紫的加入而柳暗花明,收视率再不济,其有效播放量还是拿到S+的评级——高于隔壁顶级IP“仙剑”改编的《仙剑四》与《祈今朝》。并且,这部剧在平台的广告招商非常可观。

  “顶流”也无法“点石成金”

  《要久久爱》跟杨紫去年爆款的《长相思》相比,它的话题度和讨论量不是一个量级。一个重要的业内“常识”是:顶流固然能够赋能一个项目,但只是保证一个热度的基准线,不存在什么“点石成金”,除非项目本身就是“金子”;虽然流量明星还是管用的,但影视剧已经进入“口碑为王”的时代,这个大方向不会倒退。

  《要久久爱》没有成为爆款,剧本自身不够好是主要原因。剧集讲述的是,黄瀛子、蒋翼、方明雨等主角团六人组从小互相陪伴成长,高考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各奔东西,在成年人的世界中各自辛苦。30岁旧友重聚,往事徐徐铺开,才发现17岁那年萌芽的感情从未消散、意外的背后误会重重……《要久久爱》拍出了“致青春”主题的基本情感元素,它写出六七十分的水平,可以看,但没有太大的惊喜。

  《要久久爱》剧本最大的问题,也是这部剧最大的特色——双线叙事。双线叙事的戏剧结构是可行的,构思也很精巧,但它对执行提出很高的要求——过去与现在两条线都必须有强烈的戏剧看点,相互对照也得寄寓丰富的人生况味。《要久久爱》两条线的戏剧吸引力都不足:过去那条线,对青春叙事的刻画基本定型,就是在“美好”这个方向打转;相对地,成年人世界这条线,就是各种“一地鸡毛”,太俗套。

  但凡有点创意的大小网文都被争相购买,折射的是剧集创作领域优质剧本的稀缺,优秀剧本的数量并不比市面上的流量明星更多。营造良好创作生态、提升剧本创作水平,是影视生产的当务之急。

  (澎湃新闻,图片来自剧方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