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第一声惊雷之后,雨雪随即就来了,而且动静有点大。昨日白天,无锡城区“噼里啪啦”的声音响了很久,透明的小冰粒砸向地面,有的地方还结起了冰。这些冰粒是传说中的“霰”吗?无锡市气象局相关人士表示,冰粒和霰是不一样的降水形态,昨日锡城以冰粒为主。
说好的轻舞飞扬
怎变成“噼里啪啦”?
本来期待着雪花飘扬,结果天气有些“用力过猛”,直接开始“撒盐下米”。昨日早晨,锡城由于各处的局地条件不一样,有些地方下的冰粒,有些地方下了点雪,甚至有些地方下的是冻雨。市气象局相关人士表示,昨日无锡城区的降水形态以冰粒为主,宜兴从下午2点40分左右开始转为纯雪,但这二者从本质上来看是相同的。“冰粒和雪都属于固态降水,冰粒通常是由于雪在下降的过程中,遇到温度稍高的空气层,部分或全部雪花融化成水滴,又遇冷重新冻结再降至地面。”
据了解,降水形态共分成11种,其中液态降水有雨、毛毛雨、阵雨,固态降水有雪、冰粒、米雪、阵雪、霰、冰雹,还有混合型降水有雨夹雪、阵性雨夹雪等。该人士表示,大气条件影响着降水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大家期待的雪花相比其他降水形态,条件更为严苛些。“只有大气中有充分的水汽以及含有较冷的冰晶核,大气中层没有高于0℃的暖层,雪花才能出现;如果中层有大于0℃的暖层而低层到地面为低于0℃的冷层,冰晶和雪花会形成落地成冰的冻雨。”
霰和冰粒有何区别?
不少小伙伴提出疑惑,冰粒是霰(xiàn)吗?市气象局相关人士表示,这两者乍看很容易混淆,但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从颜色和质地上就能区分。“霰的颜色是白色不透明的,而冰粒是透明的;从质地上看,冰粒质地硬,着地反弹有清脆声音,而霰质地脆弱松散,着地反弹即破碎。”
以前的雨水,可能只是小雨、阵雨这样的强度和时间变化,最近直接玩起了形态转化,液态雨水变为固态。虽然有些新奇,但气象局相关人士表示,这些天气现象并不异常,锡城历史上也出现过,而且霰和冰粒从本质上来说,在高空都以雪、冰晶或过冷水滴的形式存在,但是在下降过程中遭遇了不同温度的空气层,最终以不同的形态降至地面。
其实冰粒也有个名字:霙(yīng)。《尔雅新义》中言:雪寒甚则为粒,浅则成华,华谓之霙。虽然有着圆溜溜的可爱外表和颇具文艺范的名字,但大家不能被它蒙骗,如果地面温度较高,冰粒就化成了水;如果地面温度低,则很可能结冰。市气象局昨日13时17分发布了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预计今早的温度为-1℃,全天最高温也只有3℃,结冰的概率还是很大的,请大家上下班注意安全。最新气象资料显示,预计从25日开始到27日,锡城天气舞台回归平静,阴到多云为主。(陈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