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二泉月·市井

“秋翁”老杨

  | 林柯 文 |

  卧室的斜对面,有两棵红梅老树,是小区的报春使者。盛开时热烈得像炉中的火苗,艳丽得如西天的晚霞。笔者春节前即景生情,写了一副春联,道是“红梅临窗春意暖,老屋向阳人寿长”。

  一花引来百花放。殷红的垂丝海棠,雪白的玉兰,一时间争奇斗妍,把住宅打扮得像浓妆艳抹的新嫁娘。我把图片发给朋友看,他们纷纷赞不绝口,说这小区简直像花园。我告诉他们,这一切要归功于小区的当代“秋翁”。

  “秋翁”是老电影《秋翁遇仙记》中一位爱花如命的老翁。这里说的当代“秋翁”则是我的邻居老杨。

  老杨是位退休老人,初次见到他时已经70出头。给人的印象是,为这些花花草草,整天忙个不停,不知疲倦,不知老之已至。购苗、栽种、浇水、剪枝、施肥、除虫,全程都是一个人干。天旱时要从自家的四楼拎水浇花,几趟下来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他还用梯子爬到2楼的阳台上,在那里种了一批盆景。

  有次闲聊时他告诉我,他把退休金分成三份,一份交夫人安排生活,一份自己零用,还有一份用于种花养花,用它买苗木、肥料、农药,以及锄头、花剪、喷雾器等工具。这么算下来,十几年,他花在这上的钱,该是一笔不小的数字。我亲眼看见他有一次买了四棵苏铁,叫了一辆卡车运回来的,其中两棵种在我们门前,另外两棵种在围墙旁边。我问他多少钱一棵,他说300块钱一棵。当时我一愣,心想可以呀,真舍得!他不抽烟不喝酒,把余钱全花在这上头。这样的“月光族”,应该不会有什么积蓄吧。

  称老杨为当代“秋翁”,毫不为过。因为他不光爱花种花,还得当“护花使者”。少数不讲公德的居民,见花开得好看便掐了带回家插在瓶里。有的花苗刚种下没几天就被人挖走了,为此他每天都要巡视几遍,还做了许多警示牌,挂在树枝上。

  龙年春节一过,我便开始关注起老杨精心打造的“样板花园”。“样板花园”离房子四五十米,原是停车场旁的一块不规则的根本派不了什么用场的“边角废料”地, 面积三四十平方米。老杨在周边种了一圈修剪整齐的冬青,作为护栏。天气一回暖,花园里玉洁冰清的蜡梅,开在枝头上的带刺的玫瑰,舒展而热情奔放的芍药,从春开到夏的月季,“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牡丹,便次第开放,迎来一番姹紫嫣红、蜂飞蝶舞的热闹景象。整个春天,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这块巴掌大的地方竟能聚集如此神奇的人间美景,莫非是花神率领百花,感恩“秋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