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获悉,江苏大明工业科技集团部长助理杜华军荣获江苏“最美职工”称号。
在公司,员工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焊接难题就找杜华军!”长期的不懈努力,让杜华军成长为创新型专门人才。
将所有碎片时间都利用起来
1992年,无锡市劳动局到连云港招工,刚刚初中毕业的杜华军被选中,成为较早进城的“庄稼汉”,开启了在无锡自行车厂的打工生涯。在自行车厂组装自行车的两年多时间里,杜华军自学燃油发动机原理,还专门报名到无锡电视大学,学习摩托车发动机维修。在后期的助力车生产和维修中,他练就了一门绝技,用“听”就可以判断发动机的故障问题。
1995年,因工作调配,杜华军来到了锅炉厂,和焊接结下不解之缘。厂长安排他给一位焊接老师傅当辅助工,老师傅把杜华军喊到车间,拿起焊条焊接起来,伴随着火花四溅,一个工人休息室的茶台就呈现在了杜华军眼前。杜华军被这个魔术一样神奇的“玩意”惊呆了,当即跟师傅提出来,能不能学习这门手艺。老师傅笑着把焊条交给了杜华军,什么也不懂的他“初生牛犊不怕虎”,没等戴上防护面罩就“傻乎乎”地上手了,哗哗的火星飞溅了他一身,更厉害的是电焊的强光立刻让他睁不开眼睛,还满脸火辣辣的疼。老师傅说:“你考虑考虑,想好了明天来找我,我教你。”晚上,躺在床上的杜华军辗转反侧,怎么都不能入睡,思来想去,他翻身下床,“咚咚咚”敲开了老师傅的房门。就这样,杜华军正式进入了电焊行业。
从那以后,他将所有碎片时间都利用起来,一有空就蹲在老师傅旁边,观察焊条运行的轨迹和角度,用工地上捡来的废品试件一遍又一遍练习;晚上一个人在宿舍里,捧着焊接方面的书籍恶补知识。1999年,他顺利拿到拥有十三项合格证的焊工证书。此时,杜华军26岁,已在无锡工作了7个年头。
开讲座教会更多人好的技术
从杜华军拿起焊枪点亮第一朵焊花时,他就被那奇异的弧光、流动的熔铁深深吸引。自那时起,他暗暗下定了“要当一名好焊工”的决心。他把焊接工棚当成家,不论白天黑夜,不管酷暑寒冬,只要工棚里有弧光,那一定是他在苦练。脸被烤红了、烤黑了,脸上的皮掉了一层又一层;有时眼睛疼得钻心,肿得吓人,几天几夜睡不好觉;有时累得实在弯不下腰,他就蹲着跪着焊接。每次出工,他都要求干工作量最大的活,端起焊枪,他在焊件上如绘图、如绣花,把一切都抛之脑外。“别人也许觉得80分就可以了,但我干就一定要力争干到90分,甚至更高,干到自己觉得尽心尽力了。”杜华军说。
在公司,很多对工艺要求高、操作难度大又时间紧急的生产任务都首先由杜华军来承接。双相钢对接、奔驰汽车部件、百达冲床和先导烘箱等重大项目的焊接任务,他都提交了一份份优秀答卷,让他所在的班组成为公司生产明星班组。
“我一个人的带徒数量是有限的,希望能教会更多人好的技术。”面对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杜华军决定开讲座,把传授知识的点做成面。目前,杜华军已在全国30多个企业、20多所学校开展讲座,3000多人参与了“与劳模零距离”活动。
(晚报记者 毛岑岑/文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