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看无锡

竹内亮携处女作电影 《再会长江》无锡路演

  “无锡的朋友们,大噶好!”5月19日,日籍纪录片导演竹内亮携电影处女作《再会长江》亮相锡城影院,一句无锡方言的问候引起现场影迷热情的欢呼。有粉丝现场送上一束“大麦”,为影片献上“大卖”祝福,还有忠实影迷递出了自己的手写信,让竹内亮直呼“十分感动”。

  溯源6300公里 寻找长江的第一滴水

  影片从上海外滩的滚滚江水开始,一路向西,途经南京、武汉、重庆、泸州等城市,最终抵达长江源头沱沱河。镜头下的长江,既有绚丽多彩的山川美景,也有两岸城市鳞次栉比的壮观景象,更有人们奋斗的身影和温情的故事。

  一个日本导演,为什么对长江情有独钟?路演现场,竹内亮解答了观众心中的疑惑。拍摄长江的念头打小就在他的心里埋下了种子。“小时候,我特别喜欢看《三国演义》的漫画,里面就有许多关于长江的故事,亲眼看一看长江,成了我的一个执念。”

  2011年,竹内亮为日本NHK电视台拍摄了一部与长江有关的纪录片,终于见到了魂牵梦萦的亚洲最长河流。波澜壮阔的江水让他深感震撼,沿长江跋涉了6300公里后,他更是被中国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吸引,但当时的拍摄也留下了一个遗憾:未能拍摄到“长江源头的第一滴水”。

  十年后,已经成了中国女婿的竹内亮决心重走长江路,经过两年准备,他在2021年重新踏上6300公里的长江之旅。在这过程中,他与曾经的采访对象重逢,记录了十年间的物转星移。

  质朴情感引发观众共鸣 呼吁推出“导演剪辑版”

  “2010年以后的这十多年,我们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影片主人公茨姆的变化就是亿万民众的一个缩影”,从抱着小羊站在风口与人合影谋生到成为民宿店的老板,主人公茨姆的经历让现场观众深受触动:“看着她十年前在日记本上写下的‘开一个自己的民宿’成为现实,也让我更加相信梦想的力量。”

  观影过程中,影厅里不时响起欢快的笑声,动情之处,又让不少观众潸然泪下,十年巨变浓缩在短短两个小时里。落幕时,观众纷纷表示“根本看不够”。互动环节,有观众提问:十年前初见长江,十年后再会长江,那么下一个十年呢?会不会继续拍摄长江?对此,竹内亮直言,自己年纪大了,十年后已经55岁,再赴青藏高原只怕是没有体力了,拍摄长江还要看后辈,而自己可能会成为制片人。但他也透露,《再会长江》拍摄过程中,留下了不少江苏段的长江素材,由于成片时间有限,最终这一部分没有在电影中呈现。听到导演手中还有不少“保留内容”,现场观众立刻呼吁推出“导演剪辑版”,让大家一饱眼福。

  谈到下一步的计划时,竹内亮表示,自己非常喜欢拍摄水景,如果这一部票房可以,接下来还想拍摄黄河或者是大运河。

  影视从业者现场取经 导演建议“坚守初心”

  当前,这部纪录片电影在豆瓣上获得了9.3的高分,但影院排片却很少,有的影院一天只排了一场。竹内亮更是在分享中表示,宣传预算也很有限,“现在每打印一张海报都要谨慎考虑,只能通过到各个城市分享的方式来宣传。”剧组可谓“穷的叮当响”。

  路演现场,有从事青少年电影工作的观众面临着同样的难题。“拍摄青少年电影和纪录片一样,商业价值没有那么高,盈利点少,还应该坚持吗?”对此,竹内亮分享了自己制作影片的心路历程。他回忆,这部电影是为茨姆而策划的。11年前拍摄茨姆的时候,觉得她的故事太精彩了,而当时的他还不会中文,拍得不很满意,当时就默默下了决心,将来学会了中文,一定要再次访问茨姆。当影片问世,看到大家的反馈,他感受到了这么多年坚持的意义。“拍青少年电影和拍摄纪录片的心情是一样的,虽然赚不了钱,但没有比这更能让自己高兴的事情了”,竹内亮说,他坚持了30年,才有机会将自己拍摄的影片搬上大银幕,和大家相见,“如果有梦想,希望你能坚持。”

  (陈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