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江苏省消防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江苏省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专班发布公告,从5月下旬至6月中旬,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集中夜查行动。当天晚上,无锡市消防救援支队联合公安、市场监管、住建、城管等部门及属地板块,成立市级、区级、镇街级三级检查组共84组262人,对全市150个居民小区、单位场所开展夜查。
夜查:部分不当行为依然存在
今年以来,电动车安全问题便受到全民关注,更是多次登上热搜。“网事悉心办”栏目多次对该问题进行跟踪报道(详见3月2日A4版《强力纠治电动自行车违法违规充电》;3月11日A7版《电动车安全专项整治成效如何?》)。
据了解,此次夜查的重点对象为老旧高层住宅小区、沿街门店“三合一”和电动自行车维修销售点,夜查的重点内容为电动自行车是否存在违规停放充电行为、是否存在违法违规拼装改装行为。本次夜查活动,各个区的消防救援大队也组织了检查。检查中,发现存在电动车违规停放、飞线充电、堵塞占用通道、常闭式防火门未保持常闭等问题,执法人员在现场一一进行了纠正,并对存在的隐患问题进行指导。
24日白天,小江又走访了部分小区。在梁溪区一老小区内,小江发现飞线充电的情况不少,虽然白天正在充电的电动车不多,但是多个窗口都有电线垂挂下来,有的电线上甚至还贴着“请勿飞线充电”的贴纸。当小江对一辆电动车进行拍照时,一名老阿姨上前询问小江身份,并表示飞线充电也是无奈之举,“我们这没有集中充电的地方,以前配的车库里也不通电,不这么做就没法充电。”走访中,部分居民将电动车停放在楼道口的情况依然存在——虽然几米远的地方就划设了停车区域;不充电的电动车占据充电车位等。
处置:确保整改到位
针对此次夜查发现的违规停放充电行为,无锡市消防救援支队防火监督处张培鼎表示,能当场整改的立刻督促单位或个人当场整改,不能当场整改的,督促单位采取紧急措施保证安全,并依法依规严厉查处,确保隐患整改到位。
此外,执法人员表示,无锡市消防救援支队将以此次夜查为契机,持续强化部门之间协调联动,对违法违规停放充电、拼装改装等行为保持高压打击态势,同时加大宣传曝光力度,提升全民规范使用电动自行车安全意识,形成电动自行车安全群防群治的工作合力。
张培鼎提醒,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有违法违规行为,如在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建筑架空层停放充电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飞线充电、擅自拆改限速等,可以通过12345热线向消防救援部门反映,“我们将联合多个部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检查,如果发现确实存在违法行为,将进行严厉查处。”
新闻延伸
强制性国家标准11月起实施
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至少有3.5亿辆,成为很多人离不开的出行工具,然而,电动自行车电池故障屡屡引发火灾。近日,《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GB 43854—2024)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并将于2024年11月1日正式实施。
新规范实施后,在国内销售的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必须要满足国家强制性标准,这就要求生产企业重新对电池的技术路线、工艺设计等进行评估和研究,生产出符合该标准的电池。对于用户而言,有了强标这个门槛,市面上的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安全性会得到整体的提升,会使我们买到的锂电池安全性更有保障,同时消费维权时也多了一个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新规实施后将设置半年的过渡期,该过渡期并不是让用户来淘汰已经购买、正在使用的旧电池。即便是过渡期后,消费者依然可以继续使用之前购买的电动自行车和电池,但是消费者也需要注意,电池随着不断地使用,安全性可能会下降,需要多多关注自己旧电池的安全性。
小江说两句:
集中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夜查行动,这一举措无疑是对电动自行车安全问题的有力回应和积极治理。电动自行车作为现代都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其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夜查行动,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电动自行车在停放、充电等方面的违规行为,从而有效预防火灾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这也是对电动自行车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和督促,确保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符合安全标准,减少因产品质量问题导致的安全事故。
当然,仅仅依靠夜查行动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真正消除电动自行车的安全隐患,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比如,加强电动自行车的安全宣传和教育,提高使用者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让使用者愿意、主动去集中充电点充电;加强电动自行车的研发和创新,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安全无小事,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提高安全意识,加强自我管理,才能够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交通环境。
(晚报记者 甄泽/文 消防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