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夏港实验小学 蔡海峰
作家的写作题材来源于自然和人生。世界的自然万象与人间百态是客观存在的,但作家的眼睛看到的往往和我们不一样,这是因为作家拥有三双眼睛:一双是日常的眼睛,一双是文学的眼睛,还有一双是科学的眼睛。当我们拥有这三双眼睛,就能读到更广阔的世界,写出更精彩的世界。
用日常的眼睛看世界
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作家,一开始他的作品没有特色,于是他去拜法国文学大师福楼拜为师。福楼拜告诉他这是因为目前写作功夫还不到家,于是便要求他站在门口,把看到的经过门前的马车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而且要长期记下去,并要仔细揣摩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路段、不同的马车都是怎样的走法。
莫泊桑牢记福楼拜的教诲,积累了许多素材,终于写出了影响后世的名著。用日常的眼睛看世界,我们就应该走出家门,去寻找有意思的东西,去体验有意义的生活,多看一眼,细看一眼,看出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出的特点来,并要善于把这些都记录下来。我们走过的每一座城市,在山水间,我们要看到独特的自然风光;在街市上,我们要看到独到的风土人情;在博物馆里,我们要看到独有的历史痕迹。
用文学的眼睛看世界
同样是看见翠鸟,我们可能看到的是一只彩色的漂亮小鸟。郭风看到的是它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菁莽看到的是它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作家郭风和菁莽用自己的想象看到了寻常以外的东西,想象就是文学的眼睛。谈到想象,我们最好的老师是诗人。当我们跟随诗人的眼睛去看世界的时候,我们能看到《秋晚的江上》归巢的鸟儿驮着斜阳回去,我们能看到“可怜九月初三夜”那“露似真珠月似弓”,我们还能看到“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诗人的这双文学想象的眼睛里包含着自己内心的情感。当我们驻足时,当我们心动和情动时,我们就开始了沉思和遐想,我们也就睁开了文学的眼睛来看世界,这时候,世界在我们的眼中,也在我们的心中。
用科学的眼睛看世界
用科学的眼睛看世界,既要看出相同,也要看出不同,更要探究其中的原因。布封在看松鼠时,他发现松鼠常常直竖着身子,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它最不像四足兽。布封习惯用动物学家的眼睛将一种动物跟相近的其他动物进行比较,比出它们的差异,发现它们的特点。法布尔在看蜜蜂时,他听说蜜蜂无论飞到哪里,总可以回到原处,于是他就用实验进行探究,最后发现蜜蜂不像大多数动物一样是靠眼睛和记忆来辨别方向,而是拥有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作为昆虫学家的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充满好奇心,这就是他看昆虫的眼睛。科学的眼睛是带着好奇、比较和探究的。当我们拥有科学的眼睛时,一定会问自己很多个为什么:为什么蚂蚁在下雨的时候总会搬家?为什么蚂蚁总能找到回家的路?为什么蚂蚁总是排着队走路?……于是,我们就会去努力寻找这些“为什么”背后的原因。
我们读过的每一篇文章背后都藏着作家的一双或几双眼睛,我们要学会像作家那样去看世界,并学习像作家那样去写世界,这就是功能性读写。
(作者系江阴市夏港实验小学副校长,江苏省教学名师、“锡教名家”培养对象、无锡市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