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南长街小学 卞丹丹
“卞老师,小杭又在地上打滚了,怎么说都没用!”我刚开始批作业,突然一名学生急匆匆地跑进办公室。我连忙放下笔,往教室奔去。他会在上课中途故意插话,在集体排队时赖在原地不走……他满身是刺,碰不得。当老师批评他甚至只是提醒时,他就躺在地上喊:“我是坏孩子,坏孩子就是不听话。”他就是小杭。鉴于小杭在校的种种表现,小杭父亲很心急,对我说:“老师,你给我狠狠打,打坏算我的!”我拒绝了。此后,小杭父亲觉得孩子在校这副模样,是因为老师疏于管教。为了解开误会,我决定进行一次家访。
“叮咚叮咚”,小杭外婆开了门,小杭父母还在赶回来的路上。通过与外婆的聊天,我了解到小杭父母平时很忙,孩子都是外婆在带。他们对教育完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妈妈对小杭百依百顺,爸爸却认为好孩子是打骂出来的。因教育理念存在差异,平时的家庭氛围并不和睦,常发生争吵。聊到这儿,小杭父母风尘仆仆地赶了回来,与我聊了一会儿,便又匆匆地走了。
这时,我恍然大悟,虽然小杭平时和父母住在一起,但相处的时间很少。母亲虽百依百顺,却没有长足的陪伴;打骂虽是父亲表达爱的方式,可这种方式终究不利于孩子成长。父母“冰火两重天”的教育方式造成了他内心的不安全感,所以他总是想用自己的言行吸引别人的关注,在被老师批评时才会有那么大的反应。这一刻,我真正理解了孩子,他渴望父母长足的陪伴,渴望依偎在父母温暖的怀抱。
家访后,我想既然小杭在家中缺少关注和鼓励,那我在学校就多关心,多鼓励他。我一直默默地等着机会。一天早晨,他把头埋在桌肚里。我走近一看,原来是在偷偷吃早餐。于是,我拍拍他的肩,示意他跟我出来。他先是一惊,转而一脸无所谓走了过来。“忘记吃早餐了?饿肚子的滋味不好受吧?”我轻轻地摸了摸他的头。他一愣,挠了挠头,羞涩地说:“赖床,没来得及吃早饭!”我继续说:“填饱肚子才有力气读书。可是在班级里吃会有味道,我们到走廊上吃好吗?”经过这次的“早餐事件”,小杭感受到了我对他的关心,渐渐开始听我的话了。我发现小杭虽然调皮,但特别爱看书。我就让他担任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整理书柜,奖励是班级图书的永久借阅权。当他做得好时,我就立刻夸奖他,并引导学生们发现他的优点。
家访后,我一直与小杭父母保持密切联系,商讨教育问题,告诉他们我的做法,以及小杭的改变。我们逐渐达成共识,首先,父母双方的教育理念要统一,既不能溺爱,也绝不能“棍棒教育”,要多陪伴孩子。其次,家长要积极配合我的工作,家校合力,才能事半功倍。平时,我会将小杭在校的点滴进步都私信发给他的父母,甚至在班级群里点名表扬,希望父母能多关注他,肯定他。再一次家访时,看见小杭一家其乐融融的样子,我真替他们高兴。看着孩子越来越好,小杭父亲对我说:“看来‘棍棒’底下也不一定出孝子,卞老师,以前我误会你了,还是你有办法。”那一刻,我由衷地高兴,不仅因为小杭的改变,更因为家长对我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