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教育

架起家校沟通的“希望桥”

  无锡市新吴区南星小学 肖韵

  那一年,我担任一年级班主任,班里一张张稚嫩的小脸,小麻雀般叽叽喳喳的笑语,每天都充满活力。彤彤是一个笑起来甜甜的小姑娘,她大部分时间都喜欢安静地坐在座位上看课外书。有一次,学校下发“幸福清单”,让学生写下最近感到难过的一件事。我看到彤彤写的是弟弟抢了她的书并弄坏了的事。不久之后,在句子练习中,要求用“要是……就……”造句,批改时,我的眼前突然冒出一句“要是没有弟弟就好了”,我连忙翻看是哪个孩子写的,看到彤彤名字的那一刻,我愣住了。

  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连忙和彤彤妈妈联系。彤彤妈妈说彤彤小时候是她在家带的,弟弟是由爷爷奶奶带的。爷爷奶奶偏宠弟弟,有好几次只给弟弟买玩具。彤彤为此哭过闹过,孩子父母也因此和家里老人有过争论,但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她还告诉我:“那次是弟弟想让姐姐一起玩,看到姐姐看书就凑过去抢着把书合上,结果不小心把书弄坏了。”

  弄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我跟彤彤妈妈建议道:“孩子喜欢玩耍,咱们就可以通过姐弟俩共同的兴趣爱好、运动游戏等方式拉近他们的关系。比如,弟弟可以和姐姐一起练习跳绳,爷爷奶奶在旁边计时,两个孩子互相数数。这样,爷爷奶奶带着两个孩子一起玩,可以在共同合作玩耍的过程中增进感情。在学校里,我们有班规,在家中,你们也可以建立公平公正的规则,让姐弟俩相处更加和谐。大人不能一味地偏袒小的委屈大的,要一视同仁,长期不公平对待不利于两个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平时,也要有意识地让两个孩子合作完成同一件事情,比如做手工。”

  直到现在,我和彤彤妈妈还会经常交流彤彤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情况。最近彤彤开心地和我说:“我和弟弟一起拼乐高,爷爷奶奶还教我们踢毽子。”我真心为她感到高兴。

  家访架起了家校沟通的“希望桥”。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当孩子有一些特殊情绪及行为的时候,要及时进行家校沟通,用我们的专业知识给孩子和家长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