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汗漫 文 |
近期,我的散文集《上海记》,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它以对街衢、河流、建筑物的空间勘察,作为切入点,记录其中的光阴流变与人物命运,融历史记忆与当下经验为一体,呈现一座城市现代性构建之卓绝、烟火万象之多彩,为上海绘制肖像。
自一八四三年开埠,上海就被一代代写作者持续表达,从韩邦庆、周瘦鹃、施蛰存,到鲁迅、茅盾、郁达夫、丁玲、张爱玲,再到王安忆、孙甘露、金宇澄……
他们,或鸳鸯蝴蝶一样绚丽抒情,或风刀霜剑一样犀利剖析,或静水深流一样从容叙述,使上海在不断更新的描绘中,次第呈现出混血、多元、壮阔的城市肖像。如同巴尔扎克的巴黎、契诃夫的圣彼得堡、博尔赫斯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上海,同样因作家们的杰出表达,拥有了“GDP”“人均收入”“消费指数”等数字概念之外的生命力。
一个不被文学表达的城市和时代,没有存在感和尊严。
在上海幽暗的街角或闪光的江河边,游客徘徊,寻觅王莲生、吴荪甫、白流苏、方鸿渐、王琦瑶、沪生、陈千里、马立克等人物的来踪去脉。虚构的人物,让一座城市的人口增加若干,以真实不虚的个人命运,承载起时代的信息和情感。然而,那些小说人物的原型与源头,那些真实生息于上海的人们,从江湖英雄、贵族后裔,到广大无名的市井凡人,同样值得进入作家笔下,获得文学表达。散文或者说非虚构写作,同样是上海书写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被遮蔽、被忽视。
一百多年来,众多记者、作家、学者,通过调查等手段,对上海进行多维度的探析和记叙。陈丹燕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她从早期个人经验出发,用细腻文笔,记录上海的“金枝玉叶”“风花雪月”“红颜往事”,让我乃至每一个异乡游客,走在外滩、南京路、淮海路,眼前就浮现若干人物形象,街道上的景观就有了不一样的风致和力量。
前辈及同代作家的书写,为我的言说,提供动力、参照和标高。惟有以充满难度的写作,克服惰性和庸俗,方能面目一新、孤然独在。
我在2000年移居上海,也是自青年进入中年与暮景。与自幼生长于上海的本土作家相比,我是一个迟到者、异乡闯入者。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屡屡做这样的梦:分不清南阳旧房子和上海新家的轮廓,混淆门外道路的名字。焦虑中,一下子醒来,也需要五分钟左右,才认清眼下这一张床的处境,确认一个姓名与一具身体之间的对应关系。
对上海的街衢与郊野,对这座城市的过往与当下,我需要一一辨认,建立方位感和总体性,才能安心定神,把异乡变成故乡,克服漂泊感。“如何写上海?”其实,就是如何书写位于上海的我。“如何区别于其他作家的上海书写?”其实,就是如何区别于我既往的言说。“修辞立其诚”。只要忠实于当下经验,一个人的文字就迥异于他者,为上海书写增加新的可能性。
新世纪初,李欧梵的《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引入大陆出版,成为我认识上海的一本重要读物。它,与本雅明的《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一书,分别以上海和巴黎为对象,共同思考“城市的现代性构建”这一主题。李欧梵与本雅明,用这两本书提醒我:去捕捉隐伏于城市景观内部的灵魂——旧灵魂如何消退、隐匿,新灵魂如何艰难破茧而成蝶。
在上海,空间也是时间,空间也是人物,是人物的行动、命运和情感。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种种的纠葛,离不开空间的促动和化解。此一空间中的故事,若置于另一空间,就绝无滋生的可能。
我流连于那些公寓、街道、花园、咖啡馆、河边,想象从前的男女,如何在某种空间里,面对一己的疑难、共同的命运:江西路上,走过诗人邵洵美及其情人项美丽;宝庆路三号花园中,贵族后裔徐元章以颜料和舞会,消磨余生;安定坊五号,一座小楼,翻译家傅雷沉浸于笔下的浩荡江声;昆山花园路的一间租屋内,作家丁玲眺望延安;康定路暨南大学教室里,作家郑振铎讲述最后一课;长乐路上,周信芳诵唱西皮流水,饮者在“公路商店”酒铺内彻夜欢歌,赵小姐在花店里遐想未来……
写作就是招魂,招引那些鲜活的灵魂,重新回到空间这一躯体中来。
李欧梵说:存在两个上海,一个是老上海,一个是现代性构建中的上海。《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主要书写后者。其实,新上海植根于老上海,两者相互纠缠,也就阵痛汹涌。而新上海永远未完成,每一代作家须为此而接力书写。
或许,一个作家,只能写出属于自己的“一种上海”,必须写出区别于他者的上海,否则无意义、没必要。正如李欧梵书中第一章的标题,就是“重绘上海”,重新绘制关于上海的肖像,那就显然不是照相般的还原。他,以及其他的“上海重绘者”,都在启示我:惟有以不凡笔力,创造一种杰出的上海,文本才有价值。
我以《上海记》,整合城市记忆与个人经验,大约片面、主观,也就有可能保持锋芒和深情——笔尖般的锋芒,墨水般的深情。我与上海,构成相互辨认与对话的关系,彼此见证和纠正。上海与我,也就不同于二十年前各自的样子,因对方的存在而略微完善吧。
在这座海边城市,汹涌的云团、密集的街巷和丛生暗疾,酷似山水画中的飞白、枯笔和墨痕斑斑,恰好呼应于我的白发、皱纹和老年斑。
重绘一种上海肖像,就是重绘自我。
《上海记》,汗漫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10月出版,定价:6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