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太湖渔韵”
从太湖三山岛旧石器时代的渔猎遗迹,到范蠡所著的世界首部养鱼专著《养鱼经》等,无锡的渔文化积淀深厚。渔民上岸转产后,传统渔村被拆除,渔具、渔法难觅踪迹,渔文化的“主角”们逐渐远去,渔文化愈发濒危。
“国家高度重视长江渔文化的保护工作,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出台了相关工作意见。太湖是离长江最近的大湖之一,太湖渔文化是长江渔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保护好、传承好渔文化,无锡责无旁贷。”市人大代表季刚建议,应由市级层面牵头筹建太湖渔文化博物馆,汇聚鱼物种、渔船、渔具、渔史、渔俗、渔舞、渔规、渔画、渔味等各类渔文化精华,全方位保留珍贵记忆,让这抹渔韵重焕生机。
设立“甜文化节”
无锡素有“甜都”美誉,“甜食”种类繁多,如酱排骨、惠山油酥、小笼馒头、水蜜桃等。这些美食不仅是人们味蕾的享受,更是历史文化的生动见证。
市人大代表宫德才建议设立“无锡甜文化节”。一方面,让年轻一代通过该节日深入了解家乡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另一方面,以甜食文化为核心吸引力,通过举办甜品大赛、美食展览、文化表演等多元化的活动,吸引游客,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带动文旅及相关产业的繁荣发展。(晚报记者 潘凡 王佳/文
张轶伦/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