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二泉月·市井

渤公岛赏鸥

  | 刘志福 文 |

  冬季,天空蔚蓝纯透,难得的暖阳周末。我们几位同学与好友一行8人,同游修缮一新后的渤公岛。

  出发的车上,我和伙伴们分享起我的信息:沿太湖西岸建好了10个湿地,太湖流域物种数增加到6899种,这两年的春季,白鹭——与红嘴鸥一样的另一种环境检测师,先于红嘴鸥来到了太湖。

  进入渤公岛生态园景区,我们首先瞻仰渤公岛名称由来的“张渤治水”的雕像。与“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精卫填海”一起被传颂的“张渤治水”,值得无锡人永远铭记:蠡湖与太湖之间原来有犊山阻隔,两湖不通,一直内涝干旱,民不聊生。张渤带领先民们凿山通湖,治水理水,除害兴利,蠡湖和太湖的流水终于畅通,先民们终于不受水患之苦。

  远处传来了人群欢呼声,夹杂着鸟鸣声。我们跑过去,在一排棕红颜色松树的南面,300多米的滨水景观长廊一直延伸到湖中心。“哗啦啦”“叽叽喳喳”,我看到上百只像和平鸽一样的红嘴鸥,从游客人群的头顶上空飞过去,又折返飞回,游客们开心地欢呼。离我最近的一位女游客,甩起一把碎面包抛向了空中,一只体型大的红嘴鸥矫健地飞在前面,后面跟着一群,又快又准地用嘴接住了碎面包。我再往长廊前面走,一位学生模样的男孩,向着湖面甩出了一把麦粒,一群红嘴鸥从空中俯冲下来抢食。

  我们坐下来近距离欣赏红嘴鸥。这些鸥科鸟类,喜欢生活在湿地、海边、农田等地方。红嘴鸥在天空翱翔,红色的嘴巴和红色的脚,特别引人注目,它们身体上大部分的羽毛是白色的,尖尖的尾羽颜色是黑色的。一只体型较大的红嘴鸥,打开着大翅膀朝我俯冲过来,我感觉翅膀的张力大,力量足。大部分体型小的红嘴鸥,我觉得它们长得更像家养的鸽子,只是鸣叫的声音更响。

  空中一直盘旋着的红嘴鸥,可能是飞累了,伸着红色双脚,扑打着翅膀,缓缓地停留到了湖面,随着湖水的晃动飘浮,小脑袋瓜灵活地扭动,向四周张望,湖面飘过来了麦粒,用嘴嘬起,缩起脖子,趴在湖面上休息。我们同来的一位女同事介绍,是无锡特有的环境,吸引红嘴鸥不远万里前来: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的气温相对温和,太湖的水生物多,容易觅得食物,给红嘴鸥提供了过冬环境。无锡区域每年11月下旬12月初,红嘴鸥的先头部队就会从远方飞来太湖,过了冬季后才飞走。

  我看着远处浮在水面上趴着不动休息的红嘴鸥,又抬起头望向天空,看着随风飞舞自由翱翔的精灵们,我享受着一静一动和谐的氛围。我也用力将一大把混杂着碎面包与麦谷粒的食物,抛向空中,心也随之快乐地激荡。这两年,太湖之滨渤公岛畔的红嘴鸥越来越多,我想这些美丽的精灵,都会用亲身的经历,去传播无锡人民热爱大自然、保护水环境、爱护鸟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