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爱无锡

这一碗,百年传承!

  在无锡谈吃,少不了说到“吃面”,无锡人大多是“面祖宗”。早在2015年,就有统计数据显示,无锡有大大小小1800余家面馆,重庆小面、四川担担面、北京炸酱面……几乎涵盖全国所有特色面系。而其中有一碗面以无锡城市命名——“无锡老式面”。

  上世纪初,无锡铁路初通,通运路上的雅乐春面饭店、福禄寿面馆运用无锡传统制作方法创新出了什锦汤烩面,取名“老式面”。王德祥老师傅1939年进入雅乐春面饭店,将无锡老式面传承下来,并逐步完善推广。

  1986年,美食家陆文夫品罢老式面,挥毫写下“江南美食”,从此这碗面从市井烟火跃入文化殿堂。无锡老式面制作技艺2014年被列入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被列入《江苏省地标美食记忆名录》,2023年9月被列入第五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这一碗“无锡老式面”,乍一看或许会觉得“平平无奇”,来后厨探寻一番,才知道一碗老式面里藏了多少心思。

  老式面的灵魂在于第一口汤,端上桌的前一刻就能闻到汤头浓郁的荤香。这汤底可不易得,最早班的厨师第一要事就是熬高汤,筒骨、猪蹄、母鸡、火腿等,用这一桌子扎实的食材,踏踏实实熬上七八个小时,才能“吊”出乳白的汤。无锡老式面的配菜丰富,过往是丰俭由人,如今是一片锦绣:鱼圆、肉丝、肚条、虾仁、香菇、茭白、菜心、毛豆等,这些无锡人最熟悉的配菜,浓缩了早春最清新的滋味。主角老式面是江南水面,来自许舍街上面店,这里的面也是本地老饕认准的“全无锡最好吃的面”。

  醇厚汤头、什锦配菜、百年生面,在老师傅的手起勺落里,成就了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无锡老式面。有人说,无锡老式面太厚重,不如阳春面清简,但无锡人懂——什锦浇头是运河码头的喧闹,浓白汤底是太湖水的丰饶,劲道面条是无锡人骨子里的坚韧。

  省级非遗之名,不过是百年岁月留下的一个注脚,真正的传承,在每一双接过面碗的手掌中。(朱雪翎/文 史晨霏/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