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看无锡

非遗项目首亮相,匠心逐梦展风采

第七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开幕

  图为制作大熊猫 (惠山泥人项目,市残联供图)

  本报讯(晚报记者 黄孝萍/文、摄) 27日上午,无锡市第七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开幕。本次竞赛作为“无锡工匠日”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次纳入非遗技艺项目,吸引全市8个县(市)区158名选手参与15个项目的角逐。开幕式上,无锡市残联与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签署《助残合作框架协议》,为残疾人技能人才培育注入新动力。

  当天上午,在服装配饰设计制作现场,参赛选手用珠子固定好材料,并弯曲成形,变成蝴蝶等各种造型的头饰和腕饰,很考验创意。在非遗项目比赛区,惠山泥人制作今年首次纳入比赛。非遗项目的加入不仅拓宽了残疾人就业领域,更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视力三级残疾的选手沈心专注为泥坯熊猫涂色,他轻捏画笔,以指尖感受色彩浓淡。“最近无锡动物园迎来可爱的大熊猫,没想到成了考题。”沈心说,细部涂色对他有些挑战,但慢工出细活,他希望通过比赛让更多人看到残疾人的艺术潜能。在计算机赛场,右手残疾的胡江紧盯屏幕,左手指尖已习惯在键盘上飞快跳跃。这位拥有个人工作室的“技术达人”表示,参赛是为了接触前沿技术,与高手过招。多年前因工伤致残的他,凭借计算机专业背景创办工作室,为社会组织提供网站维护服务,他坚信“残疾人同样能在数字时代创造价值!”短视频制作赛区,肢体残疾选手季赟介绍,她经营的创意公司常需制作宣传视频,正好以赛促练,也希望通过镜头展现残疾人的多元才华,“身体受限,但想象力无限。”

  本次竞赛首次纳入“无锡工匠”系列竞赛,由市残联和市人社局联合主办,其中四个项目的优秀选手有望直接获得高级工证书,为他们将来就业提供高段位的职场竞争力。同时,紧扣时代需求,新增了直播带岗等多个比赛项目。选手们克服身体障碍、勤学苦练,学技术、练本领、比技能,满怀信心参与社会、贡献社会。无锡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陆激华表示,本次职业比赛是历届参赛人数最多的一次,覆盖了所有的残疾类别,同时也为今年9月举办的2025年江苏省残疾人岗位精英职业技能竞赛和2026年举办的第八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储备优秀种子选手。

  据介绍,无锡就业年龄段内持证残疾人就业率达72.38%,残疾人就业一年稳岗率持续保持在83%以上,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同时,无锡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工作更趋专业化、精准化、多元化和社会化,涌现出严三媛、朱庆庆、夏淑君等全国自强模范和全国技术能手,成功培育2个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示范基地、2家国家级“美丽工坊”,培养7名选手参加全国第七届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助力江苏代表团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