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教育

让地理符号成为精神坐标

全国教育工作者齐聚锡城共话运河教育

  “瞧一瞧!看一看!藕粉!扬州炒饭!小吃茶饮快来尝一尝!”近日,在无锡市东林古运河小学的“运河美食节”上,十余个美食摊位在校园广场上支了起来,师生化身“店小二”向来客推荐大运河沿线13个省市的代表美食。这是第六届全国运河文化教育联盟学术研讨暨“素养表现型学科育人模式”展示活动中的生动一幕。

  让运河文化在校园生根发芽

  千年文脉正在校园内外焕发新生。采访获悉,第六届全国运河文化教育联盟学术研讨暨“素养表现型学科育人模式”展示活动为期3天,来自全国百余所学校的300多名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23位全国教育名家、8场专题报告、6节跨学科课例展示、5大文化浸润场景,构建起运河文化与素养育人的立体对话空间。

  2019年,东林古运河小学携手运河沿岸的11所兄弟学校,以“弘扬运河文化、诠释教育担当”为使命,发起并成立运河文化教育联盟。从无锡到淮安、天津、扬州,运河文化教育联盟的足迹已经深深镌刻在运河两岸的教育版图之上。本次活动中,又有30所学校成为运河文化教育联盟理事单位。

  在东林古运河小学,运河文化已从最初的地理符号升华为精神坐标,成为学生们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6年前,学校在成尚荣所长的帮助下制定出五年发展规划,许多内容还停留在文字。2020年,我们的‘运河文化活态传承的育人方式创生行动’入选江苏省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2024年,学校‘运河境脉涵育新时代奋楫少年行动’成功申报江苏省品格提升工程项目。”江苏省无锡市东林小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运河文化教育联盟理事长武凤霞表示,学校已经建立起了以运河文化为核心的办学系统,把学校的文化符号梳理成与运河有关的表达。

  在东林古运河小学的成长历程中,还有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学校开发并正式出版了两套六册的运河文化读本,学校前门建立起有着运河特质的无锡市最美家长等候区,后门建立起了百姓喜爱的运河小游园。在梁溪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的运河文化长廊建设成功。

  谱写运河教育的新篇章

  悠悠运河,千年古韵。梁溪教育与运河之间还将有多少故事?

  “大运河文化教育联盟成立6年,带领联盟校走在运河之路上,走过运河的千年历史,接受文化熏陶。”国家督学、著名教育学者、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成尚荣为东林古运河小学近年来发生的变化感到惊喜,当年关于大运河文化育人的一切设想都落了地,成为真实、丰富、生动的教育场景。成尚荣表示,提出一个教育理念不易,但更要注重让理念变为现实,如此才有了教育的意义。

  作为无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区,梁溪区始终以“首位标准”推进教育改革。“我们深化‘双减’落地,打造课后服务模式,引入运河沿岸非遗传承人、高校志愿者等资源。联合多部门制定‘4+N’条研学路线,加强运河周边中小学与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祝大椿故居、运河公园等运河沿岸场馆的结对共建,构建出高质量育人新生态。”无锡市梁溪区教育局局长周唯巍表示,在积极推进AI进课堂、进校园的过程中,学生通过VR沉浸式学习运河历史、开展科学实验。周唯巍希望让运河成为教育合作的“共赢之河”,成为面向未来的“希望之河”。“要推动联盟校在课程共建、师资共培上深化合作,用智能AI等新技术激活传统文化教学,培育更多有运河情怀、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时代新人。”(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