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晓 文 |
我这里说的“切口”,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劳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概括、便记又实用的实践经验,也叫“老话”“口头传”等。旧时,文化教育普及程度不高,有些行业的行家,没有很好的文字表达能力,有的甚至是文盲,他们师徒之间的技艺传授,只能通过口授的途径得以实现。
农业生产劳动中的“切口”,大多数与天气、耕作有关。“未蛰先蛰,百日阴湿”,指若在惊蛰节气之前打雷下雨,那接下来要有近百天阴雨潮湿天气。“雨打黄梅头,割麦像贼偷”,指交黄梅节气那天下雨,到了割麦季节,会断断续续下雨。麦要抢,稻要养,碰到这种情况,要尽快伺机割麦抢收。“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倒”,假如寒露节气,稻子泛黄了,那么霜降节气稻子会大片成熟倒下,看到寒露节气稻子泛黄,必须抓紧时间做好割稻秋收的准备工作。“头九暖,九九寒;头九寒,九九暖”,初冬头九第一天天气暖和,那么整个冬天会寒冷无比;假如初冬头九第一天天气寒冷,那么整个冬天会比较暖和,是暖冬天气。江南地区以水田为主,耕牛主要是水牛,在选购耕牛时非常讲究。无锡地区出生的水牛脚壳太嫩,不出活,体型大,吃食多。而浙江温州南山地区的水牛,体形小,吃食少,脚壳厚,力气大。所以我们这里买水牛多数去浙江温州南山选购。选购水牛很讲究,“前滚笆斗后搓绳”,就是指牛的前面两只脚要分得开,间距可以放一只木制笆斗,后面两只脚要合得紧,可以搓绳一般,这种水牛劳动时不偷懒,肯干活。
在书画创作中,有许多“切口”。“大画要龌癞,小画要干净”,大画一般都是远距离欣赏,所以较多的是在宏观气势上把握。相反手卷册页等小画,人们都是上手展玩观赏,视觉上更要注重细节,要画得干净精致。“画画如写字,笔笔分明尔”,画画要笔笔分明,像写书法一样,笔笔有交代,不能随意地“撸”。书法创作“切口”有很多。“无欧不点元”,旧时科考有解元、会元、状元之分,科考一手字非常重要,考生能写一手平整均匀的馆阁体,会被考官加分,馆阁体从欧字里化生出来,学欧最为便捷。但馆阁体一旦学成,容易结壳,无法自我突破,形成个人风格,所以又有“十个九成宫,九个不成功”的“切口”。“隙处可走马,密处不透风”,在书画篆刻创作时,对于作品整体空间把握十分重要,布局要讲究疏密主次。“计白当黑”,构图上有了主次,作品就有美感,视觉效果就生动活泼。
中医里面“切口”很多。“健脾即养肝,治肝先治脾”,治疗肝病除理气疏泄之外,更注重脾胃功能的调理,脾胃功能调好了,人的抵抗力增强了,肝病也就慢慢好了。“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止”,对于风湿病的治疗,活血为要则,血液循环畅通了,风症也会慢慢痊愈。“冷雨落断背梁骨,爷做郎中医不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背梁骨椎千万不能久淋冷雨,一旦寒湿入骨,很难治愈。“肥人多湿,胖人多痰”,肥胖之人,因痰湿阻碍脾胃之运化,纳差倦怠,痰湿久之,还会导致症瘕积块,成了寒热虚实夹杂之症,治疗愈后效果比较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之疾病,皆为外邪所致,所以治病之本,在于扶正祛邪,正气盛则外邪不入,身体也就健康。“大黄救人无功,人参杀人无过”,人们在日常饮食时,过饱过冷,会导致食而不化,壅滞中焦,脾失健运,形成积滞,郁而化热,一旦出现这种病症,忌用参芪之补气药物,相反用适量大黄,泻火消积,立见功效。大黄便宜,非被人们重视;人参贵重,人们皆作厚礼互相馈赠,但中医遵循的原则为是症是药,对症下药,与药之贵贱无关。
武术行内也有许多“切口”。“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一年打死人”,练太极拳容易“散”“懈”,而练形意拳团得住劲,出功夫快。我师高祖傅剑秋先生一米八几大个子,但打拳时软缩成一团,像猴子一样轻盈。所以旧社会晋商聘请保镖,清一色是形意门武师。“远炮近崩,轻出重收”,形意五行拳,炮拳可以出拳远一点,但崩拳出拳不能远,必须肘不离肋。大多数人出拳用劲,收拳时就落空了。练内家拳,练蓄不练发,收拳一定不能落空,只有这样才能“手脚齐到方为真”。内家拳分为太极、形意、八卦三大类,它们核心的拳理是相通的,但在练法和取用上还是有区别的,“太极如摸鱼,八卦如推磨,形意如捉虾”,大致凭此可以理解三者的用劲区别。“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武切忌练花拳绣腿的花架子。李存义大师在北京初识尚云祥,仅教其一记劈拳。十年后,李存义再遇尚云祥,看他打的劈拳,表扬尚把拳练纯了,遂正式收尚为入室弟子。郭云深大师“半步崩拳打天下”。这些都是告诉世人,练拳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关键是出功夫。
类似的“切口”各行各业还有许多。下围棋时,“金角银边草肚皮”;斗鹌鹑时,“黑嘴红胡子,咬死牛犊子”;玩蟋蟀时,“小头大腰包,咬死不肯跑”“交了处暑,捉只试试”;曲艺相声表演时,“逗三捧七现挂儿”等等。
中华民族许多优秀绝技,是很难转化成文字的,不少是师徒一对一口授带出来的,有的就算写成了文字,不在实际场景,也难以搞明白。“切口”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宁教十拳,不传一口”,传授的保守性,加上受到现代化生产生活方式的冲击,不少“切口”正在逐渐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