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看无锡

既有速度,又有温度

无锡公交场站将变身“全能服务站”

  本报讯 等车不再风吹日晒,换乘可以更加“丝滑”……近日,无锡市交通运输局研究制定的《无锡市公共交通场站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正式亮相。未来,无锡公交场站从首末站到枢纽站,从停靠站、候车亭到巴士邻居将迎来焕新升级,让公交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方案”。

  此次升级的《指南》,从细节处彰显城市温度。无锡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公交首末站将变身为“全能服务站”,充电桩、候车亭、风雨连廊全配齐,乘客在等候过程中将不再受风吹日晒的困扰,同时新增便民服务区,包含收发快递、购物功能,“甚至能喝杯咖啡等公交!”枢纽站可实现“零距离”换乘:公交、地铁、出租车无缝衔接,步行距离不超过100米;实时动态屏与智能广播精准呈现到站信息,雨天换乘亦有全覆盖风雨连廊护航。

  为破解“最后一公里”的接驳难题,未来一批家门口的“微枢纽”将上线。《指南》明确,在社区、医院、商圈周边将优先布局“迷你交通综合体”,整合公交、共享单车、出租车,让乘客在50米内完成换乘,出行效率更高效。同时,“巴士邻居”将开进小区里,把小区的闲置空间打造成“迷你公交站”,服务周边3~5公里区域,填补当前公交线网的空白,站内还将配建候车座椅、自助服务机等便民设施,满足居民出行需求的同时,植入更多生活服务功能,“让居民买菜取快递,走一趟全搞定。”

  中途站则将迎来“智能”“适老”双升级,新建道路将配备港湾式站台,实现无障碍坡道、盲道全覆盖。

  在硬件设施更新上,将新(改)建公交站台150个,新(改)建6处公交场站、打造10个微枢纽;与此同时,新辟优化5条公交快线、15条公交主干线、20条公交次干线、20条支微线以及10条高频接驳线,优化线网布局。在此基础上,还将新增公交专用道80公里,新增公交信号优先交叉口90处,提升通行效率。此外,进一步深化绿色智慧转型,指导公交场站同步配建充换电站(桩)50座,2025年,实现城市公共交通碳排放强度下降5%。

  无锡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以场站升级、线网优化、智慧服务为抓手,持续提升公交服务品质,让市民无论是在通勤、逛街还是郊游时,都能感受到“无锡速度”与“无锡温度”。

  (陈钰洁)